成语拼音:gū xíng dān yǐng
成语解释:孤:单独;单:独。形容孤单一人,无亲无友
成语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冷清清孤形单影,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孤单无亲
繁体字形:孤形单影
英文翻译:Solitary shadow
孤:1.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:孤儿。2.单独:孤立。孤军深入。3.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。
形:1.形状:圆形。方形。图形。地形。2.形体;实体:有形。无形。形影不离。3.显露;表现:喜形于色。形诸笔墨。4.对照:相形见绌。5.姓。
单:[dān]1.不复杂:单纯。简单。单调(diào)。2.独一:单独。单一。单词。3.只,仅:做事单靠热情不够。4.奇(jī)数的:单日。单号。5.薄,弱:单薄。6.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:单裤。单衣。7.覆盖用的布:被单。床单。8.记载事物用的纸片:单据。传单。名单。9.和尚称禅堂的坐床。[chán]1.〔单于〕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。2.(單)[shàn]姓。
影:1.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,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:人影。花影。倒影。幻影。影壁。影响。影射(借甲指乙,或暗指某人其事)。无影无踪。影影绰绰(模模糊糊,不真切)。捕风捉影。含沙射影(喻暗地里诽谤中伤)。2.形象:摄影(照相)。留影。剪影。影印。影像。3.描摹:影写。影抄。影宋本。4.指“电影”:影评。影院。影片。影视(电影和电视)。影坛。
“孤形单影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孤单的形状,单独的影子”,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独来独往、没有同伴的状态。比如清晨的公园里,一位老人独自打太极的身影,或是深夜加班后走在空荡马路上的上班族,都可以用“孤形单影”来描述。这种画面感极强的表达,比直接说“孤独”更让人联想到具体的场景。
有人可能会问:孤形单影只能用来表达负面情绪吗?其实不然。上周我在咖啡馆看到个有趣的现象:角落里坐着个穿格子衫的年轻人,面前摆着三台电子设备,手边咖啡杯上凝着水珠。旁人看来他确实“孤形单影”,但走近才发现他正通过视频会议和海外团队头脑风暴——现代人的独处方式早已打破传统认知,物理空间的孤单与精神世界的丰盈可以同时存在。
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能激活不同维度的想象。比如描述迁徙季的候鸟,用“孤形单影”会比“落单”更有画面冲击力——你几乎能看见那个奋力振翅却偏离雁阵的小黑点。再比如美术馆里驻足在抽象画前的参观者,虽然身边人来人往,但专注凝视时自然形成的个人空间,反而成就了另一种形式的“孤形单影”。
我常观察城市里的“孤形单影”现象。地铁站戴着降噪耳机的通勤族,图书馆窗边被阳光切成剪影的备考学生,甚至是超市自助结账机前熟练扫码的银发族。这些场景让我意识到:当社会协作方式发生变化,“孤单”正在被重新定义。独处不再是需要遮掩的窘境,而逐渐成为现代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。
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这个成语在文艺作品中常被赋予双重解读。某部获奖短片里,主角总在深夜的便利店吃关东煮,镜头反复捕捉他被灯光拉长的影子。起初观众觉得这是寂寞的写照,看到结尾才发现,那些独处时刻是他整理父亲遗物时的情绪缓冲带。这种叙事的反转恰恰证明:孤单的状态本身不带情感色彩,关键在于它承载的故事。
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理解“孤形单影”。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技法,适当的独处空间反而能让生命轨迹更清晰。观察刚学步的孩童会发现,他们总在离开母亲怀抱和返回安全感之间循环往复——这种本能提示我们:人类既需要群体温暖,也需要个体成长的空间。下次看见“孤形单影”的画面时,不妨多停留三秒,说不定能读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