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í tān rú chóu
成语解释: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。
成语出处: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九卷:“吴南溪方伯生平洁介,嫉贪如仇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人的性格
繁体字形:嫉貪如讎
英文翻译:Be greedy
嫉:1.忌妒:嫉贤妒能。2.憎恨:嫉恶如仇。
贪:1.原指爱财,后来多指贪污:贪赃。贪官。倡廉肃贪。2.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;求多:贪玩。贪得无厌。3.片面追求;贪图:贪快。贪便宜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雠:1.校对文字。2.“讎”,也作“仇(chóu)”的异体字。
“嫉贪如雠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先看字面:“嫉”是憎恶,“贪”指贪婪,“雠”即仇敌。合起来就是“像憎恨仇敌一样厌恶贪婪”,常用于形容对腐败行为的强烈抵制态度。比如:“他担任审计局局长十年,始终嫉贪如雠,经手的数百个项目从未出过经济问题。”
为什么说这个品质在今天依然重要?想象一个采购经理发现供应商私下塞红包,立刻严词拒绝并上报纪委——这正是嫉贪如雠的生动写照。这种态度不仅能守住个人底线,更能维护整个系统的公平性,就像防洪堤上的裂缝被及时堵住,避免更大溃坝风险。
有人问:普通人如何践行嫉贪如雠?其实不一定要轰轰烈烈。同事想用虚假发票报销聚餐费,你选择按实申报;亲戚托关系走后门,你坚持按规章办事。这些日常选择就像在土壤里播种,看似微小,却能培育出清正廉洁的社会生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嫉贪如雠不等于愤世嫉俗。明朝清官海瑞虽以刚直闻名,但也会耐心教化试图行贿的商人。真正有价值的批判永远伴随着建设性,就像医生既诊断病症也开具药方,在抵制贪婪的同时更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。
个人认为,这种品质的培养需要双向努力。既要靠制度约束的“硬抓手”,比如透明的政务系统和严厉的惩处措施;也要靠文化熏陶的“软实力”,就像苏州园林里的警示石,把廉洁理念化作随处可见的生活美学。当年轻人在职场看到领导拒收礼品,在社区看到业委会账目公开,嫉贪如雠就会从成语变成可触摸的现实。
最后思考: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尚未根除的贪腐现象?或许可以借鉴治水的智慧——既要有迎头痛击的魄力,也要有疏浚导流的耐心。就像黄河边的防护林,既要阻挡风沙,更要滋养水土,最终让正直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自然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