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ú zuì chū xǐng
成语解释:象酒醉才醒一般。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百三回:“黄歇如梦初觉,如醉初醒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刚醒悟
繁体字形:如醉初醒
英文翻译:wake up as one from a drunken sleep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醉:1.饮酒过量,神志不清:醉汉。喝醉了。醉得不省人事。2.沉迷;过分爱好:醉心。陶醉。听着这美妙的音乐,我的心都醉了。3.用酒泡制(食品):醉枣。醉蟹。
初:1.开始的:初夏。初冬。2.开始的一段时间:年初。月初。本学期初。3.第一个:初伏。初旬。初一(农历每月的第一天,等于“第一个一”,区别于“十一、二十一”)。初十(农历每月的第十天,等于“第一个十”,区别于“二十、三十”)。4.第一次;刚开始:初试。初出茅庐。初学乍练。5.最低的(等级):初级。初等。6.原来的:初心。初志。初愿。7.原来的情况:和好如初。8.姓。
醒:1.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。2.酒醉、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常态:酒醉未醒。他醒过来了。3.觉悟:猛醒。醒悟。4.使看得清楚:醒目。
当朋友突然在会议上指出项目漏洞时,老张愣了两秒,随后一拍大腿:“哎呀!原来数据模型的基础设定有问题!”他如醉初醒般抓起记号笔,在白板上重新演算,仿佛眼前的迷雾被阳光驱散。
这个成语为何能精准描述顿悟时刻?它巧妙融合了"醉酒"的混沌感与"初醒"的清明感,就像熬夜赶方案时突然找到解题切口,既包含前期的迷茫,又突显瞬间的透彻。上周我辅导表弟数学,他盯着几何题半小时后突然蹦起来喊“我懂了”,那种从挣扎到豁然开朗的状态,正是如醉初醒的生动写照。
在影视剧里,这个成语常化作具象画面。比如《大江大河》里雷东宝听到专家分析集体企业弊端时,原本固执的神情逐渐松动,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搪瓷缸,突然挺直腰杆说:“咱们得转型!”此刻演员的微表情变化,让观众同步感受到角色认知的颠覆性转变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醉初醒不仅适用于重大转折。邻居王阿姨尝试直播带货屡屡碰壁,直到看见女儿用手机支架调整拍摄角度,她才恍然意识到技术细节的重要性。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认知迭代,同样值得用这个充满张力的成语来描绘。
观察周围会发现,每个如醉初醒的瞬间都藏着认知跃迁的密码。它提醒我们:暂时的困惑如同酿酒时的密封期,当积累足够时,某个契机就会让智慧如新酒般清冽透亮。或许下次遇到瓶颈时,可以对自己说:现在的混沌,正在酝酿下一刻的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