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ú tāng huà xuě
成语解释:汤:热水。像热水浇在雪上。形容十分容易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精忠旗·北朝复地》:“提刀上马,如汤化雪,谁敢争持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十分容易
繁体字形:如汤化雪
英文翻译:Like soup melting snow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汤:[tāng]1.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。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:米汤。姜汤。煲汤。2.开水;热水:赴汤蹈火。3.中药方剂。用水煎服:茵陈汤。4.也叫成汤、唐、大乙。商朝第一个君主。夏桀残酷暴虐,人民反对,诸侯叛离。汤起兵灭夏,约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,都亳(今河南商丘)。[shāng]〔汤汤〕水流大而急。
化:[huà]1.变化;使变化:化脓。化名。化装。顽固不化。泥古不化。化整为零。化悲痛为力量。2.感化:教化。潜移默化。3.熔化;融化;溶化:化冻。化铁炉。太阳一出来,冰雪都化了。糖放到水里就化了。4.消化;消除:化食。化痰止咳。食古不化。5.烧化:焚化。火化。6.(僧道)死:坐化。羽化。7.指化学:理化。化工。化肥。8.后缀。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:绿化。美化。恶化。电气化。机械化。水利化。9.姓。10.(僧道)向人求布施:募化。化缘。化斋。化了些米面来。[huā]同“花2”。
雪:1.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,多为六角形,是气温降低到0℃以下时,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。2.颜色或光彩像雪的:雪白。雪亮。3.姓。4.洗掉(耻辱、仇恨、冤枉):雪耻。雪恨。昭雪。洗雪。
看到“如汤化雪”这个成语,很多人会好奇: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?其实这个画面感极强的短语,最早用来形容解决问题特别顺利,就像用热水浇在积雪上,瞬间就能融化。比如邻居因为装修噪音起了争执,居委会阿姨三言两语就化解了矛盾,这场景用“如汤化雪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热水和雪来比喻?这其实暗含着两层含义。第一层是速度的对比,热水遇雪产生的剧烈反应,对应着解决问题的效率;第二层是状态的转变,固态的雪化为液态的水,象征着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。就像外卖平台处理客诉时,专员快速响应并给出解决方案,原本剑拔弩张的局面顿时缓和,这就是现代版的“如汤化雪”。
在实际生活中,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远超想象。去年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时,我特意准备了他母亲年轻时的工作照。当泛黄的照片摆在桌上,原本激烈的争吵就像被按了暂停键,全家人的眼神都柔软下来。这种用情感共鸣化解矛盾的方式,比单纯讲道理更接近“如汤化雪”的真谛——关键不在于手段多强硬,而在于找准那个能引发共鸣的切入点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追求速度的同时不能忽视质量。有次公司推行新系统,技术部为了快速上线砍掉了测试环节,结果就像用温水化雪,表面看着解决了问题,底层却埋着更多隐患。这让我意识到,真正的“如汤化雪”应该是既快又稳的解决方案,就像微波炉解冻功能,既能快速融化冰块,又能保持食材新鲜。
在智能时代,这个成语有了新解读。前几天看到社区用AI调解系统处理纠纷,算法通过分析对话情绪值,实时推荐调解方案。原本需要三小时的调解缩短到二十分钟,就像给积雪路面撒了新型融雪剂。这种科技赋能的高效化解,既保留了成语的精髓,又赋予它时代特征,让人不禁感叹语言的生命力。
说到底,“如汤化雪”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处理问题的方法论,更是种生活智慧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时保持温度,在化解矛盾时善用巧劲,就像冬日里捧着保温杯的人,既能让冰雪消融,又能让手心始终温暖。这种平衡之道,或许才是这个成语最值得品味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