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ūn
  • bī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ú lǚ chūn bīng

成语解释:履:踩。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。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

成语出处:唐·刘禹锡《让同平章事表》:“退思尘忝,如履春冰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如履春冰

英文翻译:Like walking on spring ice

如履春冰的意思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履:1.鞋:衣履。革履。削足适履。2.踩;走:履险如夷。如履薄冰。3.脚步:步履。4.履行:履约。
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如履春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,但拆开来看其实挺有意思。想象一下,春天河面的冰层开始融化,表面看似结实,实际一脚下去可能瞬间碎裂。这种“每一步都充满未知风险”的状态,不就是咱们生活中许多场景的真实写照吗?比如刚入职的新人接手重大项目,既要展现能力,又怕踩到职场潜规则的“暗冰”——这时候,“如履春冰”简直是为这种心态量身定制的形容词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既然这么危险,为啥不直接避开?这就涉及到成语背后的智慧了。比如医生做一台高难度手术,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克制,这时候的“如履春冰”不是胆怯,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和专业素养的体现。去年我采访过一位急救科主任,他说:“每次处理复合伤患者,就像在春天的冰面上找落脚点——慢不得,也错不得。”这种将压力转化为谨慎动力的状态,恰恰是“如履春冰”的积极应用。

换个接地气的场景,谈恋爱时也常见这种心态。朋友阿杰最近在追心仪对象,每次发消息前都要把输入框里的文字删改三四遍。用他的话说:“生怕说错一个字,关系就像春冰似的‘咔嚓’裂了。”这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,不正是当代年轻人情感世界的生动注脚吗?不过我倒觉得,与其战战兢兢,不如把“如履春冰”理解成用心经营的提醒——毕竟真诚才是破冰的最佳工具。

说到这儿,可能有读者疑惑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么古老的成语吗?上周参加创业者论坛时,有个案例特别戳中我。某初创团队拿着融资推进新项目,既要快速迭代产品,又要避免触碰政策红线。创始人用“摸着春冰过河”来比喻这种创新与合规的平衡术。这让我意识到,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,“如履春冰”早已跳出了谨小慎微的范畴,进化为一种动态风险评估的能力。

最近重读《资治通鉴》,发现古人早就参透了其中的辩证关系。安史之乱前的长安城看似繁花似锦,实则危机暗涌,这种“盛世春冰”的隐喻放在今天依然成立。就像我们享受着科技便利,也要面对信息安全的隐患;追逐经济增长,又得警惕生态系统的脆弱性。或许,“如履春冰”不该是束手束脚的借口,而是提醒我们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哨音。

最后想起登山教练老周的金句:“冰面最安全的路,往往是被脚印反复验证过的。”这话乍听保守,细品却充满智慧。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治理,完全避开风险不现实,但盲目冒险更不可取。下次当你觉得脚下“春冰”咯吱作响时,不妨把它当作校准方向的特殊提醒——毕竟,春天终究会来,冰层之下早有暖流在悄然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