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èn
  • shē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èn bù lǜ shēn

成语解释:奋:振作精神,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,不顾个人安危

成语出处:《宋史·赵汝愚传论》:“汝愚独能奋不虑身,定大计于顷刻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勇往直前

繁体字形:奮不慮身

英文翻译:Try not to worry

奋不虑身的意思

奋:1.鼓起劲来;振作:振奋。兴奋。勤奋。2.摇动;举起:奋臂高呼。奋笔疾书。3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虑:1.思考:考虑。深谋远虑。千虑一得。2.担忧;发愁:忧虑。疑虑。顾虑。过虑。不足为虑。
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
成语评论

某天清晨路过街角,我亲眼见到外卖小哥飞身接住坠楼孩童的场景。他像离弦的箭般冲过去,膝盖擦出血痕都顾不上看,这就是"奋不顾身"最生动的写照——面对危机时,人类本能会超越理性计算。

有人问:"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是太冲动?"其实正相反。去年夏天郑州暴雨中,那位连续12小时转移群众的消防员告诉我:"救人是本能,但如何科学施救需要专业训练。"奋不顾身不等于蛮干,而是勇气与智慧的结合。

三个月前拜访创业园区,听到个有趣比喻。创业者小王说:"我们团队就像在激流里划船,既要盯着目标拼命划桨,又要随时注意暗礁。这种既要全力以赴又要保持清醒的状态,算不算新时代的奋不顾身?"这让我想到,这个词早已突破生死情境,成为追求理想者的精神图腾。

上周在社区讲座,张老师分享了她保护学生的故事。当持刀歹徒闯进教室,她第一时间锁住门报警,同时组织孩子们躲进储物间。"保护好24个孩子,比逞英雄更重要。"她的经历证明,真正的奋不顾身需要冷静判断,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,既要有热血又得讲章法。

有个年轻人曾问我:"现在还有必要提倡奋不顾身吗?"看着地铁里主动让座的少年,医院走廊里彻夜守候的病人家属,我突然明白:这个词从来不是要求人人都当英雄,而是提醒我们在关键时刻,心里能亮起那盏超越自我的灯。就像夜跑时陌生人递来的矿泉水,虽不惊天动地,却闪着同样温暖的光。

最近重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发现路遥笔下那些在黄土坡上挣扎的角色,哪个不是在用不同方式演绎"奋不顾身"?其实这个词离我们并不遥远。隔壁王叔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照顾患病妻子,科研所的陈工为突破技术瓶颈连续三个月睡实验室,这些日常里的坚持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奋不顾身?

朋友老赵有句话特别在理:"奋不顾身不是说要把命搭上,而是遇到值得的事,愿意多使三分劲。"这话让我想起小区物业新来的维修工,三伏天钻在四十度的管道井里修水管,衣服能拧出水来。他说得实在:"把活儿干漂亮了,心里才踏实。"这种职业精神,正是这个词在现代社会的生动注脚。

最后想起登山时向导说的话:"冲顶时刻既要热血上头,更要头脑清醒。"这话完美诠释了奋不顾身的真谛——它不该是昙花一现的冲动,而该成为经过岁月沉淀的生命底色。就像熬过寒冬的梅花,既要有破冰而出的勇气,也要懂得在风雪中保存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