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á
  • bǎn
  • tuó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á bǎn yī tuó zǐ

成语解释:比喻只顾这一方面,不顾那一方面。

成语出处: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艺术》:“譬如有人卒患脊偻,诸医疗治。医以酥涂,上下著板,用力痛压,不觉双目一时并出。脊虽得直,命不得存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夾板醫駝子

英文翻译:Medical camel with splint

夹板医驼子的意思

夹:[jiā]1.从两旁钳住:使劲儿夹住。2.两旁有物限制住,在两者之间:两山夹一水。夹峙。3.搀杂:夹生饭。夹杂。4.夹东西的器具:竹夹子。夹剪。卷(juǎn)夹。[jiá]1.两层的衣服:夹衣。夹被。2.古同“”,剑把子。[gā]1.〔夹肢窝〕腋下。2.(夾)[xiá]古同“”,狭窄。

板:1.片状的较硬的物体:木板。钢板。玻璃板。2.专指店铺的门板:铺子都上板儿了。3.黑板:板报。板书。4.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:檀板。5.(板儿)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:快板儿。慢板。走板。参看〖板眼〗。6.呆板:他们都那样活泼,显得我太板了。7.硬得像板子似的:地板了,锄不下去。8.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:他板着脸不睬人。9.见〖老板〗。

医:1.医生:军医。牙医。延医诊治。2.医学:中医。西医。医科。他是学医的。3.医治:医术。他把我的病医好了。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不是根本办法。4.姓。

驼:1.骆驼:驼峰。驼绒。2.脊背弯曲,直不起来:驼背。
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夹板医驼子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讽刺的是那些只顾解决表面问题、却忽略根本原因的做法。比如有人为了矫正驼背,直接用木板把驼子夹直,结果人虽然暂时挺直了,却可能因为压迫内脏导致更严重的后果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治标不治本”。

举个例子:某公司为了提升业绩,强制员工每天加班到深夜,结果短期内数据上涨,但半年后大批员工因过度疲劳辞职,团队反而陷入瘫痪。这种“夹板医驼子”式的管理,和成语中的逻辑如出一辙——用粗暴手段解决问题,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。

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这样的方式?其实很多时候是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。就像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下滑,立刻报满补习班,却不去了解孩子是否遇到了心理压力或学习方法的问题。这种“见招拆招”的应对模式,往往让人陷入“解决一个问题,制造三个新问题”的怪圈。

再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某小区为整治乱停车,直接焊死消防通道的铁门。表面看车辆确实不再堵塞通道,但万一发生火灾,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。这种“夹板医驼子”的决策,暴露出解决问题时缺乏系统性思考的弊端。
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在今天尤其重要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大多数问题都是多因一果,就像解绳结需要耐心找到线头,而不是用剪刀直接剪断。与其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,不如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——就像医生治病要先诊断病因,而不是单纯消除症状。

有趣的是,“夹板医驼子”的故事并非全盘否定“夹板”的作用。如果能在固定脊柱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,循序渐进地矫正体态,工具本身并没有错。这提醒我们: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某种方法,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,并做好后续的配套措施。

下次遇到棘手难题时,不妨先画个思维导图,把可能关联的因素都列出来。就像处理漏水的水管,不能只盯着漏水点,还要检查整个管道系统。毕竟,真正的解决方案往往藏在表象背后的逻辑链条里,而找到这个链条,才是避免“夹板医驼子”的关键。

"夹板医驼子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