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ī jīng dǎo guài
成语解释:犹失惊打怪。惊恐;慌张。
成语出处:《天花雨》第十四回:“回家方稀奇事,失惊倒怪落三魂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失驚倒恠
英文翻译:To be surprised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惊: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惊慌。吃惊。2.惊动:打草惊蛇。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惊了。
倒:[dǎo]1.竖立的东西躺下来:摔倒。墙倒了。倒塌。倒台。打倒。卧倒。2.对调,转移,更换,改换:倒手。倒换。倒车。倒卖。倒仓。倒戈。[dào]1.位置上下前后翻转:倒立。倒挂。倒影。倒置。2.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:倒水。倒茶。3.反过来,相反地:倒行逆施。反攻倒算。倒贴。4.向后,往后退:倒退。倒车。5.却:东西倒不坏,就是旧了点。
怪:1.奇怪:怪事。古怪。2.埋怨;责备:这事不能怪他。3.副词。非常;很:怪好听的。4.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、妖魔。
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比如看到茶杯突然裂开一条缝,吓得把整壶茶都打翻了;或者听说邻居家孩子考了全班倒数,急得连夜上门给人送复习资料?这种因为过度惊讶而做出反常举动的行为,用四个字形容就是"失惊倒怪"。
举个真实的例子:上周社区广场上,张阿姨看到飞盘突然从树梢掉下来,她以为是什么危险物品,抄起扫把就把保安亭的玻璃敲碎了。后来大家发现,这不过是隔壁小孩玩耍时不小心抛偏的玩具。这种因为瞬间惊吓导致判断失常的现象,正是成语的精妙写照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"大惊小怪"有什么区别?其实"失惊倒怪"更强调行为失控的后果。就像去年台风天,李师傅发现仓库屋顶有个小裂缝,情急之下把整面墙都拆了重建,结果台风根本没从我们这里过境。这种因惊慌引发的连锁反应,往往比最初的惊吓更让人哭笑不得。
有意思的是,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,人在受惊时的肾上腺素分泌量是平时的6倍。这让我想到去年公司团建,平时稳重的王组长在密室逃脱环节,看见假蜘蛛居然把应急出口的防火门给撞开了。看来面对突发状况,保持冷静确实需要刻意练习。
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,越是生活规律的人越容易"失惊倒怪"。就像我家楼下早点铺的老赵,二十年如一日凌晨四点起床和面,有天发现面粉袋位置被移动了半米,硬是怀疑遭了贼,结果是他老伴收拾厨房时顺手整理的。这种对细微变化的过度反应,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秩序的本能维护。
最近看新闻说,有个快递小哥因为客户突然改收货地址,情急之下把包裹埋在了小区花坛里。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操作背后,其实隐藏着现代人面对意外事件时的焦虑心态。或许我们应该学会给生活留点弹性空间,毕竟完全按部就班的日子,遇到变故时反而更容易"失惊倒怪"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就像面镜子,照见我们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本能反应。下次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,不妨先深呼吸三次,给自己十秒钟缓冲时间。毕竟生活中大多数"惊吓",回头看看不过是命运开的小玩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