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ī
  • zhāng
  • shī
  • z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ī zhāng shī zhì

成语解释:形容举动慌乱,心神不定。

成语出处:《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》:“那婆子听得叫,失张失志,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举动慌乱

繁体字形:失張失志

英文翻译:out of one 's wits

失张失志的意思
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
张:1.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:张嘴。张翅膀儿。张弓射箭。一张一弛。2.陈设;铺排:张灯结彩。大张筵席。3.扩大;夸张:虚张声势。4.看;望:东张西望。5.商店开业:新张。开张。6.a)用于纸、皮子等:一张纸。两张画。十张皮子。三张铁板。b)用于床、桌子等:一张床。四张桌子。七张犁。c)用于嘴、脸:两张嘴。一张脸。d)用于弓:一张弓。7.二十八宿之一。8.姓。
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
志:1.志向;志愿:立志。得志。志同道合。2.志气;意志:人穷志不短。3.姓。4.称轻重;量长短、多少:用秤志志。拿碗志一志。5.记:志喜。志哀。永志不忘。6.文字记录:杂志。县志。《三国志》。7.记号:标志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失张失志”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。它最早出自《左传》,形容人因慌乱而失去主见,行为失常的样子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第一次上台演讲,原本准备充分,结果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,突然脑子一片空白,手脚发抖,说话结结巴巴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失张失志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关键时刻容易失张失志呢?”其实这和人的应激反应有关。当我们面对突发状况时,大脑会优先调用本能反应,如果缺乏经验或心理建设,理性思考就容易“掉线”。就像新手司机遇到紧急情况,明明学过刹车操作,情急之下反而猛踩油门。

职场中也能看到类似现象。同事小张负责接待重要客户,提前两周就开始准备材料。可当天投影仪突然故障,他急得满头大汗,完全忘记备用方案的存在,最后手写资料应付场面。这种场景虽然尴尬,但换个角度看,正是这些经历让人积累应变能力。

我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反而加剧了“失张失志”的发生概率。我们每天要处理几十个待办事项,记住上百条碎片信息,大脑就像塞满文件的硬盘。这种情况下,遇到突发事件时“死机”几乎是必然的。建议每天花五分钟整理思绪,就像清理电脑缓存,关键时刻才能快速调用有效信息。

古人用“每临大事有静气”提醒我们保持镇定,这和克服失张失志其实异曲同工。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,不妨先做三次深呼吸,像重启电脑那样给自己三秒钟缓冲时间。毕竟连高铁都有紧急制动按钮,人更需要给自己留个“冷静开关”。生活中的意外就像不速之客,准备个心理预案,才能笑着开门迎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