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iān cháng dì yuǎn
成语解释:跟天和地存在的久远。形容时间悠久
成语出处:宋·苏辙《息壤》:“天长地远莽无极,虽有缺壤谁能皗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时间长久
繁体字形:天長地遠
英文翻译:The sky is long and the earth is far away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远:[yuǎn]1.距离长,与“近”相对:远方。远道。远程。远景。远足(较远的徒步旅行)。远见(远大的眼光)。远虑。远谋。远客。遥远。远走高飞。舍近就远。2.时间长:远古。远祖。长远。永远。3.关系疏,不亲密:远亲。疏远。远支。4.深奥:言近旨远。5.姓。[yuàn]避开:近君子,远小人。
说到“天长地久”,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爱情誓言,比如“希望我们的感情能天长地久”。但其实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远不止于此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用法,顺便回答一个关键问题:为什么“天长地久”能跨越千年仍被广泛使用?
举个例子,一位老教授在退休时说:“教书育人这件事,虽然辛苦,但知识传递的价值是天长地久的。”这里既没有浪漫色彩,也不涉及时间长短的承诺,反而强调了精神传承的深远意义。你看,同一个成语,换个场景就焕发了新的生命力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经久不衰?核心在于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对“永恒”的朴素向往。古人观测天地运转时发现,山川河流看似亘古不变,这种视觉经验转化为语言符号后,就成了承载永恒意象的最佳载体。就像现代人用“钻石恒久远”作比喻,本质上都是同一种心理诉求。
我在博物馆见过一对明代青花瓷瓶,解说牌写着:“这些器物穿越天长地久的岁月,诉说着匠人的执着。”这种用法跳脱了传统语境,把物质载体与文化记忆联结起来,反而比直白的抒情更有感染力。
现代语境中的新可能有个科技公司的广告语很有意思:“数据存储服务,为您的珍贵记忆提供天长地久的守护。”这既保留了“长久保存”的核心含义,又赋予了数字化时代的新诠释。成语的生命力,恰恰在于这种与时俱进的包容性。
记得去年参加同学聚会,班长举杯时说:“虽然大家天南海北,但这份同窗情谊绝对是天长地久的。”现场突然安静了几秒,接着响起热烈掌声。这种瞬间的共鸣证明,当成语与真实情感相遇时,依然能迸发强大的感染力。
观察发现,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用它表达对可持续生活的追求。比如环保活动中常听到:“保护生态环境,才能让绿水青山与人类文明天长地久。”这种用法将古老智慧与现代价值观巧妙融合,既亲切又有新意。
下次当你想表达某种持久价值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就像文化基因里的密码,只要用得恰如其分,总能唤醒人们心底对美好事物的共同期待。这种跨越时空的默契,或许正是汉语言最迷人的魅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