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uō
  • zhī
  • lò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uō yú zhī lòu

成语解释: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于此始擅贵宠,漏泄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后以“多鱼之漏”指泄漏军事机密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於此始擅贵宠,漏洩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军事等

繁体字形:多魚之漏

英文翻译:A catch all

多鱼之漏的意思

多:1.数量大(跟“少、寡”相对):多年。多种多样。多才多艺。多快好省。2.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(跟“少”相对):这句话多了一个字。你的钱给多了,还你吧。3.过分的;不必要的:多心。多嘴。多疑。4.(用在数量词后)表示有零头:五十多岁。两丈多高。三年多。5.表示相差的程度大:他比我强多了。这样摆好看得多。6.姓。7.用在感叹句里,表示程度很高: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!。这问题多不简单哪!8.指某种程度:无论山有多高,路有多陡,他总是走在前面。有多大劲使多大劲。

鱼:1.脊椎动物的一大类,生活在水中,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,一般身体侧扁,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。种类极多,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。大部分可供食用。2.(Yú)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漏:1.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壶里的水漏光了。2.物体有孔或缝,东西能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漏勺。锅漏了。那间房子漏雨。3.漏壶的简称,借指时刻:漏尽更深。4.泄露:走漏风声。说漏了嘴。5.遗漏:挂一漏万。这一行漏了两个字。点名的时候,把他的名字给漏了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说到“多鱼之漏”这个成语,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挠头:“这到底是啥意思啊?”别急,咱先举个栗子!比如,老张开了一家奶茶店,本来生意红火,结果因为忘记检查原料保质期,导致一批奶茶变质,顾客投诉不断。这时候就能用上“多鱼之漏”了——明明可以避免的问题,偏偏因为小疏忽翻了车,你说亏不亏?

那问题来了,为啥叫“多鱼之漏”而不是“少鱼之漏”呢?嘿,这里头有个典故!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说鱼太多导致渔网破了洞,后来引申为“事情看似顺利却暗藏漏洞”。说白了,就像你考试前熬夜复习了十本书,结果偏偏漏了老师划的重点章节,你说扎不扎心?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!比如公司开会讨论新项目,大家热火朝天定好了方案,结果没人注意到预算里少算了一笔服务器费用。等到项目上线才发现钱不够用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多鱼之漏”吗?这时候真想拍大腿喊一句:“早该多检查两遍啊!”

其实依我看啊,这种漏洞往往就藏在“自以为没问题”的地方。就像你出门旅游,行李收拾得满满当当,结果到机场发现忘带身份证——越是习以为常的事,越容易掉链子。所以老祖宗这话真不骗人,咱们得学会在关键节点多踩两脚刹车,对吧?

说到底,“多鱼之漏”就像给生活敲的小警钟。下次遇到重要事情时,不妨多问自己一句:“这事儿真没漏掉啥吗?”毕竟,再周密的计划也怕百密一疏嘛!记住咯,发现问题不可怕,可怕的是一直在同一个坑里摔跟头。得嘞,今儿就唠到这儿,希望大伙儿都能避开那些“漏网之鱼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