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ó ěr wàng jiā
成语解释:尔:助词。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國爾忘家
英文翻译:preoccupied with the nation , forget about his family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尔:1.文言人称代词。你。2.文言指示代词。1.如此;这样:果尔。2.这;那:尔日。尔时。3.表示情态的后缀:偶尔。莞尔。4.文言助词。而已;罢了:无他,但手熟尔。
忘:忘记:喝水不忘掘井人。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“国尔忘家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的核心很简单:为了更大的责任暂时放下个人利益。比如,一位医生在疫情暴发时主动报名去前线支援,家里孩子发烧也顾不上,同事问她为什么这么拼,她说:“这时候医院需要人,患者等不起。”——这就是“国尔忘家”的现实写照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“牺牲小家”的行为是不是太极端了?其实关键在于“主动选择”。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前,也会牵挂家人,但他们清楚此刻的使命优先级。成语并不是要人永远不顾家,而是强调在特殊时刻的取舍智慧。
去年我遇到个创业者,公司资金链快断裂时,他抵押了刚装修好的婚房。妻子虽然心疼,但支持他说:“你现在保住了团队,将来我们还能有个更好的家。”这种既考虑集体又兼顾家庭的做法,反而给“国尔忘家”增添了温度——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,而是带着责任感的阶段性选择。
现代人该如何理解这种传统价值观?我觉得就像手机充电:关键时刻开启“超级省电模式”,关闭部分功能保证核心运转。疫情期间无数快递小哥睡在仓库,外卖骑手给独居老人送药,他们都在用具体行动诠释:所谓“忘家”不是冷漠,而是知道有些事比眼前得失更重要。
观察身边会发现,那些真正践行这种精神的人,往往不是喊口号的英雄。社区里帮忙组织物资的退休教师,连续加班调试健康码的程序员,他们默默把“大家”扛在肩上时,心里其实装着两份牵挂——只不过暂时把其中一份收进了背包里。
或许最好的状态就像老槐树:深根扎在土壤(家庭),枝叶向着天空(社会)生长。当暴风雨来临时,它弯下腰保护脚下的土地,但风雨过后依然挺直躯干拥抱阳光。这种动态平衡,或许才是当代“国尔忘家”该有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