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ì tǐ bǎi hái
成语解释:见“四肢百骸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73回:“胎一成,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,如珠滚荷盘,如烟含柳缕,无不可到之处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四軆百骸
英文翻译:all the limbs and bones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体:[tǐ]1.人、动物的全身:身体。体重。体温。体质。体征(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)。体能。体貌。体魄(体格和精力)。体育。体无完肤。2.身体的一部分:四体。五体投地。3.事物的本身或全部:物体。主体。群体。4.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:固体。液体。体积。5.文章或书法的样式、风格:体裁(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,可分为诗歌,散文,小说,戏剧等)。文体(文章的体裁,如“骚体”、“骈体”、“旧体诗”)。字体。6.事物的格局、规矩:体系。体制。7.亲身经验、领悟:体知(亲自查知)。体味。身体力行(xíng)。8.设身处地为人着想:体谅。体贴。体恤。9.与“用”相对。“体”与“用”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,指“本体”和“作用”。一般认为“体”是最根本的、内在的;“用”是“体”的外在表现。[tī]〔体己〕a.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;b.亲近的,如“体己话”,亦作“梯己”。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骸:1.骸骨:四肢百骸。2.借指身体:形骸。病骸。遗骸。
最近公司组织团建,经理在动员会上说:"咱们团队就像人的四体百骸,市场部是左手,技术部是右手,运营是双腿,大家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健步如飞。"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这个成语不只是形容身体,更能生动比喻团队协作——每个部门看似独立运作,实则通过神经中枢(管理层)保持同步。
有朋友问:"为什么用四体百骸比喻团队而不是单独夸某个部门?"这个问题正触及成语的核心价值。就像人体运动时不会只夸赞某条胳膊强壮,真正高效的系统需要各环节均衡发展。去年我们技术部加班赶进度,结果其他部门配套没跟上,整个项目反而像长短腿跑步般失衡。
周末在健身房遇见件趣事:私教给学员调整动作时强调"四体百骸要联动"。学员抱怨练手臂为何要管腰背姿势?教练用手机充电做了比喻:"充电头(手臂)再先进,接触不良的插座(核心肌群)照样充不进电。"这个生活化解释让我顿悟——身体机能如同电路系统,局部优势抵不过整体协调。
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给我的最大启示是警惕"碎片化健康"。有人每天走万步却久坐伤腰,猛练腹肌却忽视心肺,这就像把手机壳擦得锃亮却不管电池老化。去年我开始采用"四体百骸"式健康管理:工作45分钟必活动颈椎,通勤改骑自行车同时练心肺,周末登山既强健四肢又舒缓眼睛。
观察城市改造也能发现这个智慧。我们社区去年更新设施时,没有单独拓宽某条路,而是同步升级排水管网、人行道和绿化带。就像调理身体不能头痛医头,社区这个"有机体"需要系统化更新。现在雨天不再积水,路灯照明与绿植形成生态循环,居民自然更愿意步行外出。
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,这个古老成语反而显现新价值。研发智能家居时,工程师发现单个传感器再灵敏,缺乏中枢系统的整体调度就会误判场景。这恰似人体神经系统协调四体百骸的运作机制,提醒我们:越是追求智能化,越需要保持系统各环节的有机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