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ì qí wú jí

成语解释:亦作“噬脐莫及”。自咬腹脐够不着。比喻后悔不及。

成语出处:唐·高彦休《唐阙史·卢相国指挥镇州事》:“一失其机,噬脐无及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后悔也来不及

繁体字形:噬臍無及

英文翻译:it is too late to repent

噬脐无及的意思

噬:咬:吞噬。反噬。

脐:1.肚脐,在腹正中,人出生后脐带脱落结疤后的凹陷处。2.螃蟹肚子底下的甲壳:尖脐。团脐。
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
及:1.达到:波及。普及。及格。目力所及。由表及里。将及十载。2.赶上:及时。及早。望尘莫及。3.比得上:论学习,我不及他。4.推及;顾及: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5.姓。6.用“及”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,主要的成分放在“及”的前面。

成语评论

噬脐无及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,小王为了赶项目连续熬夜一周,结果突然晕倒住院,医生警告他:“现在知道健康重要了?当初不注意休息,现在可是噬脐无及了。”这里的“噬脐无及”就像在说:等到问题爆发才后悔,已经来不及补救。

为什么这个成语要用“咬肚脐”来比喻?其实古人用“噬脐”形容一种徒劳的动作——肚脐长在身体中间,自己根本咬不到。就像有人炒股赔光积蓄后拍大腿:“早知道该及时止损!”但亏掉的钱就像咬不到的肚脐,后悔也没用了。这种画面感的比喻,比直接说“后悔莫及”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
工作中也常见这类场景。同事老张曾拒绝公司提供的管理培训,结果三年后晋升时因能力不足被刷下来。他私下嘀咕:“当年要是参加培训,现在也不用对着岗位要求干瞪眼。”这种“能力缺口”一旦形成,补课需要的时间成本,可能比当初的学习投入更高——典型的“噬脐无及”。

现代人如何避免落入这种困境?观察发现,及时建立“预警机制”是关键。就像手机电量低于20%会提醒充电,我们在做重要决定前也该给自己设置“反思节点”。比如准备跳槽时,不妨先问:“如果三年后行业变化,这个选择会不会让我后悔?”这种提前量思维,能把很多“噬脐无及”的风险扼杀在萌芽期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科技时代有了新解读。有人曾花三个月工资买限量球鞋,结果发现是假货。朋友调侃:“现在知道要验货了?交易完成那一刻就噬脐无及啦。”这说明无论是实体消费还是虚拟交易,缺乏前期验证都可能引发后续连锁问题。或许我们可以记住:凡是需要事后补救的事,都值得事前多花三分心思。
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容易导致“噬脐无及”的选择,往往带有“延迟代价”属性。比如吸烟的肺癌风险、网贷的利息陷阱,这些后果不会立刻显现,但累积到临界点就会爆发。或许真正的智慧,是学会在“咬不到肚脐”的隐喻里,提前看懂那条隐形的因果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