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ū yǎn cā lèi
成语解释:哭着诉说或控诉,形容哭哭啼啼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再说大喜的事,这么哭眼擦泪的,是为什么呢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哭泣
繁体字形:哭眼擦涙
英文翻译:Wipe tears with weeping eyes
哭: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,有时候还发出声音:哭诉。放声大哭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擦:1.摩擦:擦火柴。摩拳擦掌。手擦破了皮。2.用布、手巾等摩擦使干净:擦汗。擦桌子。擦玻璃。擦亮眼睛。3.涂抹:擦油。擦粉。擦红药水。4.贴近;挨着:擦黑儿。擦肩而过。燕子擦着水面飞。5.把瓜果等放在礤床儿上来回摩擦,使成细丝儿:把萝卜擦成丝儿。
泪:眼泪;泪液:泪痕。热泪。泪如雨下。烛泪。
“哭眼擦泪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描述一个人边哭边抹眼泪的样子,但它的核心意义到底是什么呢?或许可以理解为:人在脆弱时努力平复情绪,试图从悲伤中找回力量。比如,同事小张被客户批评后躲在楼道里抽泣,但几分钟后她深吸一口气,擦干眼泪重新走进办公室——这算不算“哭眼擦泪”的生动写照?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强颜欢笑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关键在于行动背后的状态。“哭眼擦泪”更强调主动处理情绪的过程,就像暴雨后有人急着收衣服,有人却蹲下来观察水坑里的彩虹。比如老李在妻子病床前悄悄抹泪,转头却笑着给她剥橘子,这种矛盾中的坚持反而透出温暖的力量。
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。记得去年台风天,便利店老板娘守着漏水的店铺,一边用毛巾堵门缝一边念叨“这雨再大也得过日子”。她发红的眼眶和手上不停的动作,恰似这个成语的现代版注解。我常想,或许真正的坚强不是从不流泪,而是像被雨打湿的麻雀,抖抖羽毛又能继续飞翔。
有个有趣的观察:当孩子摔倒后,如果父母立刻说“不许哭”,他们反而会哭得更凶;但若是轻声问“膝盖疼吗?我们涂点药好不好”,孩子往往自己就止住了眼泪。这说明“哭眼擦泪”的本质不是压抑情绪,而是承认伤痛的存在后自然产生的修复力。就像潮汐总会退去,但退潮时留在沙滩上的贝壳同样值得珍惜。
最后想分享个历史小故事:宋代诗人陆游在《钗头凤》里写“泪痕红浥鲛绡透”,字面是泪水浸透手帕,但全词真正动人的是那句“莫、莫、莫!”的戛然而止。这种欲说还休的留白,或许才是“哭眼擦泪”的最高境界——把汹涌的情绪化作继续前行的燃料,就像被泪水浇灌过的种子,说不定哪天就开出了意想不到的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