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é bì suí zhū
成语解释:比喻极珍贵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解老》:“和氏之璧,不饰以五采;隋侯之珠,不饰以银黄;其质至美,物不足以饰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比喻极名贵的东西
繁体字形:咊璧隋珠
英文翻译:rare and very valuable , like jade and pearls
和:[hé]1.平和;和缓:温和。柔和。和颜悦色。2.和谐;和睦:和衷共济。弟兄不和。3.结束战争或争执:讲和。媾和。军阀之间一会儿打,一会儿和,弄得百姓不得安生。4.(下棋或赛球)不分胜负:和棋。和局。末了一盘和了。5.姓。6.连带:和盘托出。和衣而卧(不脱衣服睡觉)。7.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: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。柜台正和我一样高。8.表示联合;跟;与: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。9.加法运算中,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,如6+4=10中,10是和。也叫和数。10.指日本:和服。[hè]1.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一唱百和。2.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:奉和一首。[huò]1.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:和药。藕粉里和点儿糖。2.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已经洗了三和。二和药。[huó]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:和面。和泥。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。[hú]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璧:古代的一种玉器,扁平,圆形,中间有小孔:白璧无瑕。
隋:[suí]1.中国朝代名:隋代。2.姓。[duò]1.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:“既祭,则藏其隋”。2.古同“堕”,垂落。
珠:1.珠子:珠宝。夜明珠。2.(珠儿)小的球形的东西:眼珠儿。泪珠儿。水珠儿。滚珠儿。3.姓。
提到"和璧隋珠"这个成语,很多人可能会先被它的读音绕住——"和"读hé,"隋"读suí。其实这四个字背后藏着两个古代珍宝:和氏璧象征完美玉器,隋侯珠代表稀有珍珠。合起来就用来形容那些珍贵得让人挪不开眼的东西。
举个例子更直观:小王在拍卖会上看到北宋官窑瓷瓶时,脱口而出"这简直是现代版和璧隋珠"。这时候不需要解释,大家自然明白他在赞叹这件拍品的稀世价值。这种表达既文雅又精准,比直说"太贵了"有韵味得多。
可能有人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类古老比喻吗?其实越是物质丰富的时代,我们越需要精准的价值评判标尺。当遇到真正用心创作的手工艺术品,或是科学家耗费十年研发的新材料,用"和璧隋珠"来形容,比简单说"很值钱"更能传递背后的心血分量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当代衍生出新用法。某科技博主这样写道:"这台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芯片,堪称数字时代的和璧隋珠。"将古代珍宝的意象嫁接到现代科技产物上,既保留传统韵味,又赋予新鲜气息,这种语言创新值得点赞。
个人认为,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,能帮我们建立古今对话的桥梁。下次遇到真正值得珍惜的事物,不妨试试这个表达。但要注意使用场景——用它夸赞朋友新买的手机可能略显夸张,但形容传世名画或重大科学发现就恰到好处。
最后留个小思考:当我们频繁使用"天花板""绝绝子"这些网络流行语时,是否也该给传统成语留些表达空间?毕竟像"和璧隋珠"这样既能准确表意,又自带历史厚重感的词汇,正是中文独特魅力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