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ào āi qǐ lián
成语解释:告:请求;乞:求,讨。向别人乞求怜悯、帮助
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1章:“杜又派人分头疏通,告哀乞怜地请求他们勿再辞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乞求别人的同情怜悯
繁体字形:告哀乞憐
英文翻译:Plead for mercy
告:1.把事情向人陈述、解说:告诉。告知。广告。报告。通告。忠告。2.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、控诉:告状。到法院去告他。3.为了某事而请求:告假。告贷。4.表明:告辞。自告奋勇。5.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:告成。告罄。告一段落。事情已告结束。6.姓。
哀:1.悲伤;悲痛:悲哀。哀鸣。2.悼念:哀悼。默哀。3.怜悯:哀怜。哀矜。哀其不幸。4.姓。
乞:1.向人讨;乞求:乞怜。乞食。乞援。2.姓。
怜:1.怜悯:可怜。怜惜。同病相怜。2.爱:怜爱。爱怜。
“告哀乞怜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人在困境中低声下气求人帮助的样子。比如:“他失业后四处告哀乞怜,希望能借到生活费。”这时候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们会用这个词?因为它不仅表达了求助,还隐含了“失去尊严”的负面色彩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“同事犯错后,没有主动承担责任,反而向领导告哀乞怜推卸责任。”这里能看到什么?成语的深层含义是:用示弱的方式逃避问题。这和我们常说的“扮可怜”是不是很像?关键要区分“合理求助”和“过度依赖他人同情”。
有人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用这种方式吗?其实换个角度看,短视频里常见的“卖惨营销”就是当代版告哀乞怜。比如某主播反复讲述悲惨经历求观众打赏,这和成语描述的场景异曲同工。但要注意,偶尔示弱可能获得帮助,长期如此反而会失去信任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像面镜子,映照出人际交往的微妙尺度。就像朋友借钱时说“要不是走投无路我也不会开口”,这句话本身就在构建告哀乞怜的语境。但聪明的做法应该是:说明困难的同时保持尊严,比如加上还款计划,这样既真诚又不失体面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语言是流动的。古代认为告哀乞怜是贬义词,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下(比如灾难救援),适度表达困境其实是生存智慧。就像地震中被困者敲击石块发出声响,这种“告哀”反而成为希望的信号。关键在于:求助时是否保有自我救赎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