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ǐ lián yáo wěi
成语解释:怜:怜悯;乞:乞求。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。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
成语出处: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构衅》:“你无知小辈,胡言乱语,休在人前乞怜摇尾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假装可怜
繁体字形:乞怜摇尾
英文翻译:Begging for mercy and wagging the tail
乞:1.向人讨;乞求:乞怜。乞食。乞援。2.姓。
怜:1.怜悯:可怜。怜惜。同病相怜。2.爱:怜爱。爱怜。
摇:摇摆;使物体来回地动:动摇。摇晃。摇手。摇铃。摇橹。摇头晃脑。
尾:[wěi]1.尾巴。2.事物的末端:队尾。尾声。3.跟在后面:尾随。4.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;尚未了结的事情:尾数。扫尾工作。5.量词。用于鱼:一尾鱼。6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[yǐ]1.马尾(wěi)上的长毛:马尾罗。2.蟋蟀等尾(wěi)部的针状物:三尾儿。
“乞怜摇尾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不像小狗在讨食?其实它形容的是人为了获得某种好处而刻意讨好、低声下气的样子。比如有人为了升职,在领导面前刻意附和所有观点,甚至主动帮领导拎包开车门——这种行为就像成语里“摇尾巴”的具象化表达。
可能有人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卑微的姿态吗?其实关键要看“讨好”的动机。比如一位创业者向投资人介绍项目时,适当展示热情和诚意是必要的,但如果过分迎合对方喜好,甚至隐藏项目真实风险,这就变成了“乞怜摇尾”式的讨好,反而容易失去合作信任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变形出现。有些家长发现,当孩子想要新玩具时,会突然变得格外乖巧,帮忙做家务还说甜言蜜语。这种带有明确目的的临时性讨好,本质上也是种可爱的“摇尾”行为,不过多了几分童真趣味。
个人认为,适度展现需求本无可厚非,但若把“乞怜摇尾”变成常态,就像总在等待投喂的宠物,反而会模糊自己的价值定位。工作中见过某同事常年帮全部门带早餐,起初大家感激,后来却演变成“带饭是本分,不带是过错”的畸形状态——讨好型付出若没有底线,反而会助长他人的理所当然。
换个角度看,成语的警示意义或许在于:与其摇尾求关注,不如修炼真本领。就像小区里有只流浪狗,原本靠卖萌要吃的,后来被爱心人士教会了握手、装死等技能,反而获得了更多主动投喂。这个现实寓言告诉我们,培养核心竞争力,永远比单纯讨好更有可持续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