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
成语解释:听了他的话,还要看他的行动。指不要只听言论,还要看实际行动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,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宾语、分句;指不要只听言论,还要看实际行动
繁体字形:聽其言而觀其行
英文翻译:Let it be and watch it
听:1.用耳朵接受声音:听广播。2.服从;接受;照办:一切行动听指挥。不听劝告。3.任凭:听其自然。4.判断;治理:垂帘听政。5.英语音译词。金属制的密封罐、筒等。也用作量词:听装香烟。一听啤酒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“听其言而观其行”出自《论语》,字面意思是不仅要听一个人说什么,还要看他的实际行动。这种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有什么用?举个例子:小张对同事说“我一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”,但转头却拖延不理。这时候,同事若只相信他的话,可能会耽误工作;但若观察到他迟迟不行动,就能提前另想办法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不能单纯相信别人的承诺呢?因为语言和行动之间可能存在鸿沟。比如父母对孩子说“只要你考满分,我就带你旅游”,结果孩子努力达成目标后,父母却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脱。此时,“观其行”比“听其言”更能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赖。
职场中的案例更值得注意。某位领导开会时强调“我们公司重视创新”,但当员工提出改进方案时,他却以风险为由全部否决。这种言行不一的情况,正是“听其言而观其行”的典型反例——真正判断领导的态度,要看他审批项目的实际行动,而非会议上的漂亮话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尤为重要。网络时代充斥着各种承诺和宣言,比如商家宣传“24小时售后服务”,用户下单后却发现客服永远不在线。这时候消费者如果懂得“观其行”,通过查看店铺评价、试用退换货流程等方式验证承诺,就能避免很多消费陷阱。
如何将这个智慧应用到生活中?可以建立“三次验证法则”:当某人作出承诺时,第一次相信他的语言,第二次观察他的初步行动,第三次确认最终结果。比如朋友说“明天帮你搬家”,若他当晚提前询问具体时间、主动准备工具,这种配套行动就能增加可信度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“观其行”不等于怀疑一切。像小王答应帮邻居照顾宠物,不仅准时到达,还主动拍摄宠物状态视频。这种超出承诺的积极行动,恰恰证明了“言行合一”的可贵。当我们学会平衡信任与验证,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既保持善意,又保护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