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ǐ zhōng sī tài
成语解释:否:坏;泰:好,顺利。坏运到了尽头,好运就来了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徐陵《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》:“夫否终斯泰,屯极则亨,若日月之回环,犹阴阳之报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厄运结束
繁体字形:否終斯泰
英文翻译:No
否:[fǒu]1.不是这样,表示不同意。2.否定:否决。否认。3.“是否”“可否”等表示“是不是”“可不可”等意思。[pǐ]1.坏;恶:否极泰来。2.批评人家的坏处:臧否人物(评论人的好坏)。
终:1.最后;末了(跟“始”相对):终点。告终。自始至终。2.指人死:临终(人将要死)。3.终归;到底:终将见效。终必成功。4.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:终日。终年。终生。终身。5.姓。
斯:1.文言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;这里:斯人。生于斯。2.文言连词。于是;就。3.上古汉语指劈、砍:斧以斯之。
泰:1.平安;安宁:泰然。国泰民安。2.极;最:泰西。3.太;过甚:简略泰甚。富贵泰盛。4.姓。
“否终斯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“否极泰来”意思相近,都用来形容困境到了极点后,事情会往好的方向转变。比如小明连续加班三个月,身体都快扛不住了,但项目最终成功上线,他不仅升了职,还获得了奖金。这时候用“否终斯泰”描述他的经历就特别贴切。
为什么说困境中藏着转机?生活中很多突破都发生在“最糟糕的时刻之后”。比如去年李阿姨的早餐店差点倒闭,结果她尝试做外卖后生意反而翻了三倍。这说明当事情坏到不能再坏时,人的创造力反而会被激发,新的可能性也就出现了。
这个成语能用在哪些场景?除了个人故事,历史上也充满“否终斯泰”的案例。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时,第四次航行遭遇特大风暴,船队几乎全毁。但正是这次灾难让他改进了航海技术,后续航行反而开拓了更多贸易路线。绝境往往倒逼着人类进步。
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成语里暗含的哲学观——它不否认困境的残酷性,但更强调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。就像四季轮转,寒冬再漫长,春风总会吹化积雪。现在的职场人常被短期压力困扰,其实不妨用“长镜头”视角看待眼前的困难。
如何判断是不是到了“否终”时刻?关键要看是否穷尽了现有解决方案。比如小王创业失败三次,在第四次尝试直播带货时才找到突破口。这里有个有趣的观察:多数人放弃在第三次失败时,而转机往往藏在第四次坚持里。
自然界也印证着这个规律。竹子在前五年只能长几厘米,但第六年会突然每天生长30厘米。那些看似停滞的岁月,其实都在为爆发积蓄能量。把人生拉长来看,低谷期或许正是最好的成长期。
下次遇到看似过不去的坎,不妨泡杯茶静静心。茶汤初尝苦涩,回甘却在后头,这大概就是“否终斯泰”最接地气的诠释方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