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guò qí shí
成语解释: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
成语出处: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禄过其功者削,名过其实者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名過其實
英文翻译:have an exaggerated reputation
名:1.名字;名称:人名。书名。命名。报名。给他起个名儿。2.名字叫做: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。3.名义:你不该以出差为名,到处游山玩水。4.名声;名誉:出名。有名。世界闻名。5.出名的;有名声的:名医。名著。名画。名山。6.说出:莫名其妙。不可名状。7.占有:一文不名。不名一钱。8.a)用于人:三百多名工作人员。录取新生四十名。b)用于名次:第三名。9.姓。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实:1.内部完全填满,没有空隙:实心儿。把窟窿填实了。2.真实;实在(跟“虚”相对):实话。实心眼儿。实事求是。3.实际;事实:失实。名实相副。4.果实;种子:芡实(鸡头米)。开花结实。5.姓。
“名过其实”这个词,乍一听有点抽象,但生活中其实处处能找到影子。比如某网红奶茶店门口排长队,实际喝到嘴里却像糖水兑香精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名气大于实力”。人们冲着广告里的“神仙口感”蜂拥而至,结果发现产品根本配不上宣传,心里难免产生落差。
有人问:为什么总有人被“名过其实”的现象迷惑?其实这和现代社会的“信息滤镜”有关。商家用精致的包装、明星代言和算法推荐构建出完美形象,就像给商品套了层美颜滤镜。当消费者隔着屏幕看到九宫格精修图和5星好评时,很容易忽略真实体验的复杂性。
举个职场中的例子:某位“明星员工”跳槽到新公司后表现平平。原来前东家的项目成功主要靠团队协作,但简历上只突显了他个人的贡献。这种情况提醒我们,光环背后可能有集体智慧的支撑。就像看到孔雀开屏时,别忘记转身看看它光秃秃的屁股。
不过,“名过其实”未必全是坏事。某些初创公司前期夸张的宣传策略,反而能快速吸引资源助推成长。关键在于后续能否兑现承诺。就像火箭发射需要强大的初始推力,但进入轨道后必须依靠真正的燃料续航。这种“先声夺人”的策略,用好了就是智慧,用偏了就成了泡沫。
面对名实不符的现象,普通人该如何应对?我的建议是建立“价值坐标系”。遇到网红餐厅先查后厨监控视频,看到明星产品对比用户实拍图,听到成功故事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。当我们在信息洪流中学会交叉验证,就像戴上了防忽悠眼镜,能更清晰地分辨哪些是镀金,哪些是真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