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ǒu
  • ěr
  • xiāng
  • ché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ǒu ěr xiāng chéng

成语解释:谓接受传闻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方孝孺《答王仲缙书》:“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,口耳相承,猥有所称引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没有文字的教育

繁体字形:口耳相承

英文翻译:teach orally

口耳相承的意思
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
承:1.托着;接着:承尘。承重。2.承担:承印。承制中西服装。3.客套话,承蒙:昨承热情招待,不胜感激。4.继续;接续:继承。承上启下。承先启后。5.接受(命令或吩咐):秉承。承命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口耳相承”这个词听起来像什么?可能有人会联想到老一辈人围坐在一起讲故事的情景。没错,这个词本意就是指通过口头讲述和耳朵倾听代代相传。但放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这种传播方式还适用吗?

比如村里有位老木匠教徒弟做榫卯结构,他不用图纸也不写教程,而是手把手演示每个步骤,嘴里念叨着“这里要留三分空,转角要磨圆”。徒弟边看边记,下次自己动手时也把这些口诀传给新来的小工。这就是典型的口耳相承——经验像接力棒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。

有人会问: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为什么还要用这么原始的方式?”其实在需要即时反馈的领域,比如传统戏曲的唱腔教学,老师一个眼神、一个手势的调整,远比看视频教程更直观。就像学炒菜时,师傅说“锅气要足”,光看文字解释远不如现场感受火候来得直接。

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局限。去年我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剪纸,老人家用方言说“剪尖要像燕子掠水”,我理解成要剪得快,结果把纸捅破了。后来才明白是要控制力度轻巧划过。这种理解偏差恰恰暴露了口耳相承的弱点——信息可能在传递过程中“走样”。

在我看来,口耳相承就像活水,虽然流动中会混入泥沙,但始终保持着温度与生命力。现代科技更像是净水器,能过滤杂质却滤不掉人情味。或许未来两者结合才是正解,比如用视频记录老匠人口诀的同时配上3D分解动画,既保留原汁原味的经验,又降低理解门槛。

下次看见公园里爷爷教孙子下象棋,别急着觉得落伍。那些“马走日象走田”的口诀里,藏着跨越时空的智慧传递。这种面对面、心贴心的交流,或许正是对抗信息碎片化的一剂良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