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ié xiàn céng chū
成语解释:叠:重叠;见:同“现”,出现;层出:接连出现。多次重复出现
成语出处:清·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·摘句图》:“至于清词丽句,叠见层出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重复
繁体字形:曡見層出
英文翻译:Stacking and layering
叠:1.一层加上一层;重复:重叠。叠石为山。层见叠出。2.折叠(衣被、纸张等):叠衣服。把信叠好装在信封里。3.姓。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层:1.重叠;重复:层峦叠嶂。层出不穷。2.重叠事物的一个部分:外层。云层。3.a)用于重叠、积累的东西:五层大楼。两层玻璃窗。b)用于可以分项分步的东西:去了一层顾虑。还得进一层想。c)用于可以从物体表面揭开或抹去的东西:一层薄膜。擦掉一层灰。4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说到"叠见层出"这个成语,咱们先得掰扯明白它的意思。这词儿字面意思就是一层层堆叠、不断出现,常用来形容相似事物反复出现的情况。举个栗子:"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带货视频叠见层出,看得人眼花缭乱"。你品,你细品,是不是感觉相似的画面在眼前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?
这时候可能有老铁要问了:"那这成语和'层出不穷'有啥区别呢?"问得好!其实这两个成语就像孪生兄弟,但细微差别在于,"叠见层出"更强调事物像叠罗汉似的层层堆积,而"层出不穷"更侧重新事物像春笋似的往外冒。举个现实案例:"直播平台上带货套路叠见层出,但真正能持续创新的主播却层出不穷"。
不知道大家发现没,这个成语用起来特别适合形容那些"换汤不换药"的现象。比方说影视圈里:"古装偶像剧叠见层出的剧情套路,让观众都背得出下一句台词了"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现象本身也反映了市场规律——观众爱看,资本就跟着复制成功模板,这事儿吧,说不上绝对好坏。
那要怎么避免滥用这个成语呢?这里有个小诀窍:当你发现某个场景里相似元素像俄罗斯套娃那样层层嵌套时,用这个成语准没错。比如说教育领域:"培训机构推出的提分秘籍叠见层出,家长们在各种宣传单里挑花了眼"。不过要提醒大伙儿,这成语可不适合用在完全创新的事物上,就像不能说"科技发明叠见层出",那可就闹笑话了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,它既客观描述现象,又暗含了观察者的主观感受。就像我写文章时常常发现,有些网络热词刚用着新鲜,转眼间就叠见层出地出现在各个评论区。不过话说回来,语言的传播规律不正是这样吗?用得多了自然就成了气候。
最后给个小建议:下次在职场报告里想表达"重复出现"的意思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比如:"近期客户投诉的问题叠见层出,咱们得好好梳理下流程漏洞"。这么一说,既显得有文化,又能准确传达问题的持续性。说到底,成语这玩意儿就像调味料,用得恰到好处才能给表达增色添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