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ǐn
  • zhā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ā yǐn zhāi fú

成语解释:发:揭发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

成语出处:宋·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发隐摘伏,敏捷如神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發隱摘伏

英文翻译:Palpation of hair

发隐摘伏的意思
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
隐:[yǐn]1.藏匿,不显露:隐藏。隐匿。隐居。隐士。隐讳。2.伤痛:隐恻。3.怜悯:恻隐之心。[yìn]倚,靠:隐几而卧(靠着几案睡眠)。

摘:1.取(植物的花、果、叶或戴着、挂着的东西):摘梨。摘一朵花。摘帽子。把灯泡摘下来。2.选取:摘要。摘录。从全文中摘了一段。3.摘借:摘了几个钱救急。

伏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发隐摘伏”?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的成语,其实描述的是“揭露隐藏的真相、挖掘不为人知的细节”的行为。比如警察破案时抽丝剥茧找到关键证据,或是历史学家从古籍中还原一段消失的文明,都属于“发隐摘伏”的体现。

举个具体例子:老王发现自家果园的苹果总是莫名减产,他连着三天半夜蹲守,终于抓到一只偷果子的浣熊。邻居夸他:“你这真是发隐摘伏啊,连动物作案都能揪出来!”你看,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小事,背后可能藏着值得探索的真相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费劲“发隐摘伏”?直接看表面现象不行吗?其实就像医生治病,如果只按表面症状开药,可能治标不治本。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用户流失严重,产品经理通过分析后台数据,发现是某个功能按钮设计不合理导致——这就是通过“发隐摘伏”找到问题根源的典型案例。

我观察到,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反而让人更容易被表象迷惑。去年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时,发现夫妻争吵的导火索看似是家务分配,实则是长期缺乏有效沟通。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,在人际关系中也同样重要。

如何培养“发隐摘伏”的思维?不妨试试这两个方法:一是多问“为什么”,像孩子那样保持好奇心;二是学会交叉验证信息,比如遇到网络传言时,先查证三个不同信源。就像拼图游戏,零散的碎片拼凑完整后才能看清全貌。

最后分享个有趣的现象:考古队用三维扫描技术还原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街道布局,这种科技与人文结合的“发隐摘伏”,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立体的认知。或许未来人工智能也能成为我们探索未知的新工具,但人类独有的洞察力永远不可替代。

"发隐摘伏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