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 zōng zhǐ shì
成语解释: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,指示猎狗追杀。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幕后指使
繁体字形:發蹤指示
英文翻译:Trace indication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踪:脚印;踪迹:踪影。失踪。跟踪。无影无踪。
指:1.手指头:食指。五指。屈指。首屈一指。2.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,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指雨。这双鞋大了一指。两指宽的纸条。3.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指。时针正指十二点。4.(头发)直立:发指。5.指点:指导。指示。指出正确方向。有问题请您指出来。6.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指你说的,是指他的。7.指望;依靠:指靠。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。
示: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;表示:告示。指示。显示。暗示。示意。示范。示威。示众。
“发踪指示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另一个更常见的成语“发纵指示”意思相近,都用来形容在背后指挥、操控全局的人。比如,在一场大型活动中,总策划可能不会亲自搬道具或调试音响,而是通过协调各部门负责人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发踪指示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运筹帷幄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主动性不同。运筹帷幄侧重周密筹划,而发踪指示更强调实时指挥。就像足球教练在场边不断用手势调整战术,既需要赛前部署,更需要临场应变。
现代职场中,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其实很广泛。我曾见证过某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,在项目进度受阻时没有亲自写代码,而是迅速召集设计师、工程师开短会,明确每个人的攻坚方向。这种抓大放小的管理智慧,正是新时代“发踪指示”的生动演绎。
值得思考的是:数字化时代是否需要改变这种指挥模式?我的观察是,远程协作工具确实让指令传达更便捷,但核心逻辑未变。就像最近参与的线上马拉松策划,组织者通过共享文档实时更新任务清单,用不同颜色标签区分优先级,本质仍是系统化的发踪指示。
或许有人担心这种模式会削弱执行者的自主性。但以个人经验来看,关键在于指令的开放性。去年参与的社区改造项目,总协调人每周末发布任务框架,同时鼓励居民自主提案,最终既保证了项目主线清晰,又激发了参与者的创造力。这种弹性化的指挥艺术,或许正是这个古老成语在当代的最佳注解。
当我们在谈论指挥艺术时,本质上是在探讨资源的最优配置。无论是古代军师的排兵布阵,还是现代企业的项目管理,那些善于“发踪指示”的人,往往都深谙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这个朴素真理。这或许能解释,为什么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,人的战略判断力依然不可替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