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é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ā méng qǐ bì

成语解释:发蒙:启发蒙昧;蔽:蒙蔽。启发蒙昧

成语出处:明·李贽《答李见罗先生书》:“发蒙启蔽,时或未省,而退实沉思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教师等

繁体字形:發蒙啓蔽

英文翻译:To be enlightened

发蒙启蔽的意思
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
蒙:[méng]1.蒙昧:启蒙。2.遮盖:蒙上头巾。3.承受;遭受:承蒙指教。蒙难。4.形容雨点细小:蒙蒙细雨。5.忠厚的样子。6.“蒙眬”的“蒙”。[mēng]1.欺哄:休想蒙人。2.随便胡猜:瞎蒙。3.昏迷:头发(fā)蒙。[měng]蒙古族。

启:1.打开:启封。启门。某某启(信封上用语,表示由某人拆信)。2.开导:启蒙。启发。3.开始:启行。启用。4.陈述:敬启者(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)。某某启(用于书信末署名处)。5.旧时文体之一,较简短的书信:小启。谢启。6.姓。

蔽:1.遮盖;挡住:遮蔽。掩蔽。2.概括:一言以蔽之。

成语评论

发蒙启蔽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到底怎么用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,手忙脚乱差点摔倒,教练扶住车把说:“别盯着脚下,要抬头看前方。”这句话就像一道光,瞬间让他掌握了平衡。这里,教练的指导就是“发蒙启蔽”——拨开初学者的迷茫,点亮理解的开关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的教学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,“发蒙启蔽”更强调突破认知障碍的过程。比如职场新人小张被复杂的报表搞懵时,主管用一张可视化图表帮他理清数据逻辑。这不仅教会了方法,更打通了他“原来数据可以这样看”的思维瓶颈,这才是成语强调的“破除蒙蔽”的核心价值。

再来看个反例:老李总抱怨孩子数学差,却只会重复“多做题就会了”。直到家教老师用乐高积木演示立体几何,孩子突然开窍。这说明单纯的重复无法“启蔽”,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才能让知识像破壳的雏鸟一样舒展开来。我始终认为,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火种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信息时代有了新内涵。当我们在短视频里刷到“5分钟读懂量子力学”时,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发蒙启蔽?或许是的,但要注意快餐式知识可能带来新的认知偏差。就像用emoji表情教孩子认字,虽然生动却可能模糊了汉字的结构美——如何在效率与深度间平衡,值得每个传播者思考。

最后看个温馨的场景:奶奶教孙子包饺子,原本捏不紧的面皮在示范“边缘先粘合再折褶”的诀窍后,突然变得听话。这种代际间的技艺传承,正是“发蒙启蔽”最温暖的呈现方式。它提醒我们:知识的传递不仅是信息的复制,更是理解之光的接力。

当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带孩子去农场辨认蔬菜,孩子指着红薯叶惊呼“这不是空心菜”时,我们看到了认知边界被打破的瞬间。这种打破固有观念的体验,或许就是“发蒙启蔽”在现代社会最鲜活的存在方式——它永远在提醒: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辽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