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 jiān tì fú
成语解释:发、擿:揭发;奸:奸臣,坏人;伏:指隐瞒坏事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赵广汉传》:“其发奸擿伏如神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揭发隐蔽的坏人坏事
繁体字形:發姦姦伏
英文翻译:uncover hidden iniquities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奸:1.奸诈:奸笑。奸计。老奸巨猾。2.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:奸臣。3.出卖国家、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:汉奸。内奸。为党除奸。4.自私;取巧:藏奸耍滑。这个人才奸哪,躲躲闪闪不肯出力。5.奸淫:通奸。强奸。
擿:[tī]1.挑出:“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,弹射飞鸟。”2.挑剔;指摘:“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,吹毛求瑕。”3.指使:“卫将军(王)商密擿永令发去。”4.揭发:发奸擿伏(揭露隐秘罪恶)。5.搜索。6.探。7.剖开;分。8.捶。[zhāi]古同“摘”:“绿桑擿椹。”[zhì]1.搔,挠。2.搔头,即簪子:“簪以玳瑁为擿。”3.古同“掷”,投掷:“擿玉毁珠。”
伏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哎,说到“发奸擿伏”这个成语,可能有人会挠头:这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揭发隐秘的坏事,让那些躲在暗处的猫腻无所遁形。举个栗子,比如公司里有人偷偷挪用公款,结果被财务小张揪出来了,这可不就是典型的“发奸擿伏”嘛!
等等,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?当然不是!比如历史上有个故事,包拯审案时通过一块沾了泥土的玉佩,硬是挖出了真凶——这操作简直就是“发奸擿伏”的活教材。你看,不管时代怎么变,真相总会被有心人发现,你说对吧?
这时候可能有人问:那这成语的核心意义到底是啥?说实在的,它重点不在“发”和“擿”的动作,而是强调一种“让隐藏的东西暴露”的结果。就像你家里衣柜角落的蟑螂,平时看不见,但一开灯就全现形了。这种“见光死”的效果,才是成语的灵魂啊!
不过话说回来,现代人还适用这种老说法吗?个人觉得太有必要了!比如最近那个网红带货翻车事件,要不是网友扒出数据造假,消费者还被蒙在鼓里呢。这不就是互联网时代的“发奸擿伏”吗?技术手段虽然变了,但追求真相的劲儿一点没少。
对了,你可能会好奇:普通人能实践这个成语吗?当然可以!小区里发现有人乱倒建筑垃圾,拍个照发业主群;公司开会时指出流程漏洞……这些看似小事,其实都在践行“发奸擿伏”的精神。关键不是当侦探,而是保持那份较真儿的责任心。
最后唠叨一句,发奸擿伏可不是鼓励大家当杠精啊!它讲究的是有理有据地揭露问题,就像老话说的“拿贼拿赃”。毕竟,胡乱猜疑和真正揭发之间,差了十万八千个证据链呢!下次遇到可疑事,记得先稳一手,收集实锤再出手,这才是智慧的做法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