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 fèn yǒu wéi
成语解释:精神振作,有所作为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9回:“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,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精神
繁体字形:發奮有為
英文翻译:Strive for success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奋:1.鼓起劲来;振作:振奋。兴奋。勤奋。2.摇动;举起:奋臂高呼。奋笔疾书。3.姓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为:[wéi]1.做:有为。事在人为。敢作敢为。大有可为。2.充当:选他为代表。3.变成;成:一分为二。化为乌有。变沙漠为良田。4.是:十寸为一尺。5.姓。6.被(跟“所”字合用):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:何以家为(要家干什么)?8.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:大为高兴。广为传播。深为感动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:极为重要。甚为便利。颇为可观。尤为出色。[wèi]1.帮助;卫护:为吕氏者右袒,为刘氏者左袒。2.表示行为的对象;替:为你庆幸。为人民服务。为这本书写一篇序。3.表示原因、目的: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。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。4.对;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哎,说到“发奋有为”,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“头悬梁锥刺股”这种狠招。但咱今天不聊苦大仇深的故事,先问个问题:发奋有为非得把自己逼到墙角吗?嘿,还真不一定!比如“闻鸡起舞”这个成语,讲的是祖逖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,后来成了东晋名将。说白了,发奋的关键不是“吃苦”,而是“主动选择”和“持续行动”。就像现在有人早起健身或学外语,不也跟“闻鸡起舞”一个道理?你懂的,方向对了,苦也是甜的。
再举个栗子,“卧薪尝胆”这词儿大家耳熟吧?越王勾践战败后天天睡柴草、舔苦胆,最后逆风翻盘。但这里有个隐藏问题:发奋有为是不是必须得先跌入谷底?我的看法是,困境能激发斗志,但主动设定目标更重要。比如现在有人边上班边考证,或者创业失败后重新调研市场,这不就是现代版“卧薪尝胆”?说白了,发奋的精髓在于“把反思变成燃料”,而不是非得等命运给你一记重锤。
咱再唠唠“破釜沉舟”这个名场面。项羽带兵过河后砸锅沉船,断了退路背水一战。这时候问题来了:发奋有为需要这么极端吗?要我说啊,决心比形式更重要。现在年轻人辞职考研、卖房创业,表面看是“破釜沉舟”,但内核其实是“精准计算风险后的孤注一掷”。不过话说回来,我有个朋友当年裸辞考公,结果压力大到爆痘,这也提醒咱们:发奋可以热血,但别忘记留条理性撤退的通道。
最后提一嘴“百折不挠”。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上千次,人家来句“我找到了上千种不适合的材料”。这时候灵魂拷问:发奋有为的人到底会不会累?废话!当然累啊!但关键在于“把挫败感转化成升级经验包”。就像现在做自媒体,数据扑街是常事,但坚持优化内容的人最后不都杀出一条血路?说实在的,发奋有为这事儿吧,拼的不是天赋异禀,而是“摔倒后换个姿势再爬起来”的智慧。
你看,从古至今这些成语故事,核心都在传递一个信号:发奋有为的本质是“用行动改写剧本”。无论是鸡鸣时分的剑光,还是深夜书桌前的台灯,真正的狠人从不把努力当苦情戏,而是当作“和未来自己的约定”。所以啊,下次想发奋的时候,别急着买十个闹钟或者立flag,先问问自己:这事儿值不值得我押上时间精力?想明白了,鸡血都不用打,步子自然就迈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