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 hào tǔ lìng
成语解释:发:发布;号:号令;令:命令。发布命令,下指示进行指挥
成语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“发号吐令,则訇若雷霆之激响,而不为邪辨改其正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指挥
繁体字形:發號吐令
英文翻译:Hair signal vomiting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号:[hào]1.名称:国号。年号。2.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,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:苏轼字子瞻,号东坡。孔明是诸葛亮的号。3.商店:商号。银号。分号。宝号。4.标志;信号:记号。问号。加减号。暗号儿。击掌为号。5.排定的次第:挂号。编号。6.表示等级:大号。中号。小号。五号字。7.种;类:这号人甭理他。这号生意不能做。8.(号儿)指某种人员:病号。伤号。彩号。9.表示次序(多放在数字后)。a)一般的:第三号简报。门牌二号。b)特指一个月里的日子:五月一号是国际劳动节。10.姓。11.号令:发号施令。12.号筒。13.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。14.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:起床号。集合号。冲锋号。[háo]1.拖长声音大声叫唤:呼号。号叫。北风怒号。2.大声哭:哀号。
吐:[tǔ]1.使东西从嘴里出来:吐核儿(húr)。吐痰。2.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:吐穗儿。吐絮。蚕吐丝。3.说出来:谈吐。吐露。吐字。吐实情。[tù]1.(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)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:呕吐。吐血。上吐下泻。2.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。
令:[lìng]1.命令。2.使得:令人兴奋。3.美好:令名。4.敬辞。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:令兄(称对方的哥哥)。5.时节:冬令。6.古代官名:县令。7.古又同“鸰(líng)”。[líng]1.〔令狐〕2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一带。3.复姓。[lǐng]量词。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。
哎哟,说到“发号施令”这成语,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“领导站台上挥斥方遒”的画面。但说真的,这个词儿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?举个例子你就懂——比如公司开会时,老王一拍桌子:“这项目必须周五前搞定!”结果自己扭头去喝茶了。这种光指挥不干活的行为,说白了就是典型的“发号施令”反面教材。
等等,发号施令是不是当领导的特权?嘿,还真不一定!你看小区广场舞队伍里,张阿姨拿着大喇叭喊“左边三步,转身抬手”,大伙儿照样跟着节奏跳得欢。这种场景里的“发号施令”反而成了组织效率的体现。关键得看发令的人有没有真本事,以及听令的人是不是心甘情愿。你细品,是不是这个理儿?
我觉着啊,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反感被人发号施令,倒不是说他们不服管,而是更看重“双向沟通”。就像打游戏组队时,队友要是只会喊“你去推塔”“快放大招”,却完全不看战场实际情况,这种命令听着就让人火大。反过来说,要是队长边说战术边冲前线,大家自然愿意跟着干——所以说发号施令的底气,终究得靠实力打底才行嘛。
话说回来,历史上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故事就是个发号施令翻车的典型案例。周幽王为博美人笑,乱点烽火台耍诸侯玩,结果真打仗时没人信他的命令了。这故事告诉我们:发号施令的权威就像信用卡,乱透支迟早要还债。现在有些管理者也该琢磨琢磨,别老把命令当家常便饭,哪天信用破产可就不好玩咯。
最后插句个人看法:新时代的“发号施令”早该升级成“协作共创”模式了。就像咱做饭时喊家人“递根葱”“关下火”,这种即时配合可比单方面下命令高效多了。毕竟啊,谁都不爱当工具人,但人人都愿意做贡献者——这中间的差别,全看你会不会把冷冰冰的命令换成热乎乎的互动。下次遇到爱发号施令的主儿,不妨观察他手里拿的到底是令箭,还是鸡毛掸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