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x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ù gù nà xīn

成语解释:犹言去旧迎新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以迎新年,相聚酣饮,留宿岁饭,至新年十二日,则弃之街衢,以为去故纳新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去故納新

英文翻译:get rid of the stale and take in the fresh

去故纳新的意思
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
故:1.事情;事故:细故。变故。2.缘故;原因:无故缺勤。不知何故。3.故意;有意:故作镇静。明知故犯。4.所以;因此:因大雨,故未如期起程。5.姓。6.原来的;从前的;旧的:故址。故乡。依然故我。7.朋友;友情:亲故。沾亲带故。8.(人)死亡:病故。染病身故。父母早故。

纳:1.收进来;放进来:出纳。闭门不纳。2.接受:纳降。采纳。3.享受:纳凉。4.放进去:纳入正轨。5.交付(捐税、公粮等):纳税。纳粮。6.姓。7.缝纫方法,在鞋底、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,使它结实耐磨:纳鞋底子。

新:1.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(跟“旧、老”相对):新风气。新品种。新的工作岗位。2.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社会。新文艺。粉刷一新。3.使变成新的:改过自新。一新耳目。4.没有用过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笔。新锄头。这套衣服是全新的。5.指新的人或事物:尝新。以老带新。花样翻新。推陈出新。6.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:新女婿。新媳妇。7.新近;刚:我是新来的。这几本书是新买的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去故纳新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一家老牌书店原本只卖纸质书,眼看顾客越来越少,老板决定关掉二楼的老旧阅读区,腾出空间开咖啡角、办读书会。结果年轻人蜂拥而至,书店反而活了过来。你看,这不就是“扔掉旧包袱,装上新能量”的典型操作吗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旧的东西就一定要全盘抛弃吗?”其实不然。隔壁李阿姨家的陶瓷作坊坚持手工拉胚,但去年给老师傅配了3D建模软件,把传统花纹数字化后生产效率翻倍。这里“去故”去掉的是低效环节,“纳新”纳的是技术工具,老手艺反而走得更远了。

生活中怎么实践这个概念?我的健身教练小王有绝招:他要求学员每月必须换两种新运动。上周还在跳尊巴的人,这周可能在攀岩墙上惨叫。这种强制刷新的模式反而让身体持续获得刺激,效果比死磕单一项目好三倍——破旧习惯和纳新方法在这里达成了奇妙平衡。

有个有趣现象:科技公司最爱喊“去故纳新”,但他们的旧服务器机房永远灯火通明。这提醒我们:更新迭代不等于喜新厌旧。就像手机系统升级时,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“保留数据并更新”,既留住核心记忆,又获得更顺畅的体验。

最近帮朋友改造民宿时深有体会: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老木梁我们全保留着,但给每间房装了智能温控系统。现在客人既能在百年房梁下拍照,又能用语音控制地暖。这种新旧共生的智慧,或许才是“去故纳新”在现代社会最生动的注解。

说到底,这个词的关键在于动态平衡。就像海边的礁石,任凭浪花带走表面的青苔,却始终保持着坚固的基底。当我们学会辨别什么该坚守、什么该革新,改变就会从撕裂伤变成生长痛,带着令人期待的未知可能性向前滚动。

"去故纳新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