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án shān tiě àn
成语解释:指已经判定、不可改变的案件。
成语出处:典出《新唐书 李元纮传》:“元纮早修谨,仕为雍州司户参军。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,百司顺望风指,尝与民竞碾硙,元纮还之民。长史窦怀贞大惊,趣改之,元纮大署判后曰:‘南山可移,判不可摇也。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主语、定语;用于案件
繁体字形:南山鐵案
英文翻译:Nanshan Iron Case
南:[nán]1.方向。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。与“北”相对:指南针。南方。2.指中国南方:南货。南味。[nā]〔南无〕梵语音译词。佛教用语。表示尊敬或皈依:南阿弥陀佛。无(mó)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铁:1.金属元素,符号Fe(ferrum)。银白色,质硬,延展性强,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,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。是炼钢的主要原料,用途很广。2.指刀枪等:手无寸铁。动铁为凶。3.形容坚硬;坚强;牢固:铁拳。铁汉子。铁饭碗。他俩关系很铁。4.形容强暴或精锐:铁蹄。铁骑。5.形容确定不移:铁定。铁的事实。铁案。6.形容表情严肃:他铁着个脸,没有一丝笑容。7.姓。
案:1.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盘:举案齐眉。2.长条的桌子:书案。3.架起来用作台面的长木板:案板。4.事件。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:惨案。破案。5.公务中的书面材料:有案可查。6.书面的计划、建议或决定:草案。决议案。7.同“按”。
“南山铁案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“铁证如山”意思相近,用来形容证据确凿、无法推翻的结论。比如法官指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材料说:“这起案件已经是南山铁案,被告的辩解在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。”这里的“南山”暗喻证据像终南山一样稳固,而“铁案”则强调结论的不可动摇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讲究程序正义,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了?”其实不然。去年某企业被曝财务造假时,审计团队用区块链技术固定证据链,每个数据节点都带有时间戳,这种数字化时代的“南山铁案”反而比纸质证据更具说服力。这说明核心不在于证据的形式,而在于证据链条的完整性。
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这个成语的影子。记得邻居家小孩坚持要报考美术院校,父母起初强烈反对。但当他把三年来的素描本、获奖证书和老师推荐信摊开时,父母终于笑着说:“你这准备得比南山铁案还扎实。”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智慧,往往比单纯的情绪对抗更有效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古代判案讲究“人证物证俱在”,现代人处理矛盾时却常陷入“各说各话”的困境。比如夫妻吵架时若能像办案那样摆出具体事实——手机里的消费记录、日历上的行程安排,可能比互相指责更有助于解决问题。这或许就是“南山铁案”思维给普通人的启示:用事实构建沟通的桥梁。
我常在法律节目里看到律师反复强调“证据意识”。有个离婚调解案例特别典型:妻子默默收集了五年家庭开支明细,连超市小票都按月份装订成册。当这些带着生活痕迹的证据摆在调解桌上,原本态度强硬的丈夫主动选择了和解。这种日常化的“南山铁案”,往往藏着最真实的生活逻辑。
科技发展正在改变“铁案”的形态。电子存证平台、区块链技术让证据保存更便捷,但核心逻辑从未改变——真相需要系统性的支撑。就像考古学家复原古陶器,残片间的吻合度决定了复原的可信度。生活中的每个选择其实都在构建自己的“证据链”,是随意堆砌还是精心组织,结果会截然不同。
站在书店的法学专栏前,突然觉得“南山铁案”不仅是法律术语,更像是种生活哲学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观点,带着系统思维去准备,用事实搭建说服力的阶梯,这样的处事方式或许能让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