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án shān kě yí
成语解释:南山:终南山。比喻已经定案,不可更改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李元纮传》:“南山或可改移,此判终无摇动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事物不可更改
繁体字形:南山可移
英文翻译:the southern mountain might be moved off
南:[nán]1.方向。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。与“北”相对:指南针。南方。2.指中国南方:南货。南味。[nā]〔南无〕梵语音译词。佛教用语。表示尊敬或皈依:南阿弥陀佛。无(mó)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移:1.移动:转移。迁移。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。2.改变;变动:移风易俗。贫贱不能移。3.姓。
"南山可移"这个成语源自《后汉书》,原意是即使终南山那样庞大的山体也能被移动,常用来比喻坚定的意志可以克服看似不可能的困难。下面通过两个实际场景的例句,帮助大家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。
场景一:科研实验室里,张教授正在调试一台精密仪器。连续三周实验失败后,助手小王忍不住说:"要不我们换个研究方向吧?"张教授擦掉额头的汗珠笑道:"南山可移,此志不可夺。只要找到正确的参数组合,成功就在下一次尝试里。"这里生动展示了科研工作者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。
场景二:社区改造项目推进会上,几位居民代表质疑道:"这条老巷子存在三十年了,怎么可能变成无障碍通道?"项目负责人李工指着设计图说:"各位请看,南山可移,况此百年老巷乎?我们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案,既能保留历史风貌,又能满足现代需求。"这个例子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巧妙融合。
可能有人会问:在强调灵活变通的现代社会,这种"死磕"精神还适用吗?我认为关键在于平衡执着与方法。就像登山者不会徒手攀岩,而是借助专业装备,真正的坚持应该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基础上。最近看到某科技公司耗时七年研发柔性电池,期间调整过五次技术路线,这种既保持核心目标又灵活优化路径的做法,正是"南山可移"精神的现代演绎。
观察身边那些持续进步的人,会发现他们都有个共同点:既像指南针般锁定方向,又像流水般调整形态。上周遇到位转行做自媒体的前同事,她保持着每天创作的主线,但会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内容形式。这种在坚持中求变的智慧,或许就是当代社会对古老成语的最佳注解。
当我们面对看似固若金汤的困境时,不妨记住:山的巍峨在于其根基稳固,而人类的智慧在于既懂得敬畏山的重量,也相信移山需要合适的工具与路径。重要的是保持向前探索的勇气,同时培养适时调整策略的敏锐度,这正是"南山可移"给予现代人的双重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