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n
  • zhī
  • huǐ
  • xu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n lǐ zhī dī,huǐ yú yǐ xué

成语解释: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。
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知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炽焚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方面

繁体字形:千裏之隄,毁于蟻穴

英文翻译:A thousand miles bank, destroyed by ants

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的意思
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堤:沿河、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筑物,多用土石等筑成:河堤。海堤。修堤筑坝。

毁:1.破坏;糟蹋:毁灭。销毁。好好儿的一本书,让你给毁了。2.烧掉:烧毁。焚毁。3.说别人坏话;诽谤:毁誉。诋毁。4.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(多指衣服):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。5.姓。
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
蚁:1.昆虫,种类很多,一般体小,呈黑、褐、红等色,触角丝状或棒状,腹部球状,腰部细。营群居生活,分雌蚁、雄蚁、工蚁和兵蚁。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,有翅。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,生殖器官不发达。工蚁担任筑巢、采集食物、抚养幼虫等工作。兵蚁负责守卫。2.(Yǐ)姓。

穴:1.岩洞。泛指地上或某些建筑物上的坑或孔:洞穴。孔穴。穴居。空穴来风。2.动物的窝:巢穴。虎穴。蚁穴。3.墓穴:土穴。砖穴。4.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,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。也叫穴位、穴道。5.(Xué)姓。

成语评论

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看似坚固的千里长堤,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塌。它常被用来比喻忽视细节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比如一家公司长期忽略客户投诉,认为“只是个别差评”,结果口碑逐渐下滑,最终导致市场份额大幅缩水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小漏洞”演变成“大危机”的过程。

核心问题:为什么小问题会引发大问题? 想象你在拼一幅巨型拼图:如果有一块拼错了位置,最初可能看不出影响。但随着正确拼图逐渐连接,那个错误的位置会形成越来越大的空白区,最终让整幅作品无法完成。生活中的隐患也是如此,未及时处理的情绪压力、工作中积压的小任务,都可能像滚雪球一样扩大影响。

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,我曾亲眼见过真实案例。某小区居民觉得“偶尔乱扔厨余垃圾没关系”,结果堆积的湿垃圾吸引了大量老鼠,不仅造成卫生问题,还引发了邻里矛盾。这个过程中,“蚁穴”是轻视规则的侥幸心理,“溃堤”则是整个社区环境的恶化

个人观点:现代人更需要“防蚁思维” 在效率至上的社会,人们容易陷入“抓大放小”的思维误区。但根据我的观察,真正高效的个人或团队,往往在细节管理上更为严格。就像程序员会为代码添加注释,医生坚持洗手消毒,这些看似繁琐的小动作,实际构建了抵御风险的防护网。

如何避免“蚁穴效应”? 可以试试“五分钟原则”:发现任何小问题时,立即投入五分钟进行分析处理。这个方法帮助我在工作中减少了80%的突发状况。比如电脑出现轻微卡顿时及时清理缓存,远比系统崩溃后再修复更省时省力。

当我们站在黄河岸边感叹堤坝的雄伟时,别忘了低头看看脚下是否有松动的石块。培养对细微变化的敏感度,就像给生活装上预警雷达,这或许就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实用的生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