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háng jù xià
成语解释: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。形容读书极快。
成语出处:《梁书 简文帝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,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读书极快
繁体字形:十行俱下
英文翻译:read ten lines at one glance
十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达到顶点:十足。十分。十成的把握。3.姓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俱:[jù]全;都:百废俱兴。面面俱到。[jū]姓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“十行俱下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夸张,但它其实在描述一种高效的学习或阅读状态。比如有人问:“这个词到底怎么用?”举个例子,小张刚入职时面对堆成山的行业报告,急得抓耳挠腮,但三个月后他竟能边听会议录音边整理纪要,同事都惊叹他有了“十行俱下的本事”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?”其实不然。隔壁王阿姨的初中女儿就是个好例子——以前她读课文总像挤牙膏,自从坚持每天用彩色便签标记重点段落,现在看教材就像玩消消乐游戏,关键信息瞬间就能连成串。
这里藏着个有趣问题:“十行俱下只能形容读书吗?”完全不是!就像快递站的小哥老李,他现在扫描包裹二维码的速度快得惊人,站长说这是“熟能生巧练出来的十行俱下”。这说明任何需要快速处理信息的场景,都可能培养出这种能力。
有个观察很有意思:现代人刷短视频时其实都在“伪十行俱下”——手指飞快滑动却记不住内容。这提醒我们,真正的效率不在于眼睛看得多快,而在于大脑能否同步消化信息。就像吃自助餐,拿得多不如吃得透。
个人觉得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十行俱下”更像把双刃剑。上周帮朋友校对书稿时,我发现虽然能快速找出错别字,但容易忽略段落间的逻辑裂缝。所以高效与深度需要平衡,就像做菜既要大火快炒又要文火慢炖。
最后看个生活化的例子:超市收银员刘姐扫描商品的速度堪称一绝,顾客刚把东西放上传送带,她已同时完成扫码、装袋、找零三件事。这种手眼协调的十行俱下,不正是熟能生巧的最好证明吗?能力从来不是魔法,而是刻意练习开出的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