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 háng jù xià
成语解释:读书,同时读七行。比喻非常聪明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·宋孝武帝纪》:“少机颖,神明爽发,读书七行俱下,才藻美甚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看书
繁体字形:七行俱下
英文翻译:read ten lines at one glance
七:1.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,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,共分七个“七”。3.姓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俱:[jù]全;都:百废俱兴。面面俱到。[jū]姓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“七行俱下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不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?其实它原本用来形容读书速度快,一眼能同时看多行文字。放到今天,咱们还能用它形容什么场景呢?
比如朋友小张备考公务员,桌上摊着申论范文、行测题库、时政热点三本资料,眼睛像扫描仪似的来回切换。我打趣道:“你这真是七行俱下的现代版啊!”他苦笑:“现在信息量比书页可密集多了,不会这招根本拼不过刷题速度。”
问:快速阅读真能代替深度思考吗? 我曾在读书会见过用“量子波动速读法”的人,十分钟翻完《百年孤独》,结果讨论时连主角名字都记混。这提醒我们:扫描式的信息获取就像吃压缩饼干,能顶饿但没滋味。真正的知识消化,还得细嚼慢咽。
最近帮邻居王婶设置智能手机,发现她同时开着抖音、拼多多、微信三个窗口,手指在屏幕上划出残影。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“七行俱下”?但当她错把购物链接当养生文章转发时,我突然意识到:信息处理速度的提升,不该以判断力下降为代价。
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地铁上看电子书的人,翻页速度比纸质书读者快三倍。可当我问起书中细节,前者往往要愣神几秒才能回答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抄写课文,老师总说:“写得快不如记得牢。”或许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练习“选择性慢下来”的能力。
下次看到有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,不妨观察他们的完成质量。我见过最厉害的程序员,能在debug时边改代码边回工作消息,还能抽空给同事讲笑话。但这种多线程运作就像高空走钢丝,稍有不慎就会搞砸所有事情。真正的效率高手,其实都懂得何时该关闭几个“运行窗口”。
看着女儿边写作业边听网课还偷偷刷漫画,我把“七行俱下”写进她的错题本提醒:“古人用这个词夸人聪明,但现在脑子总开多个窗口,小心系统过热死机哦。”她吐吐舌头关掉平板,专注的样子让我想起:最珍贵的学习时刻,往往发生在全心全意的投入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