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āng zhèng gāng jì
成语解释:指纠正法度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何敞传》:“上当匡正纲纪,下当济安元元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纠正法度
繁体字形:匡正綱紀
英文翻译:Correcting the principles
匡:1.纠正:匡谬。2.救;帮助:匡助。匡我不逮(帮助我所做不到的)。3.粗略计算;估计:匡计。匡算。匡一匡。4.料想(多见于早期白话):不匡。5.姓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纲:1.提网的总绳。比喻事物的最主要部分:提纲挈(qiè)领。纲举目张。2.古指大批运输货物的组织:花石纲。3.生物分类系统所用等级之一。在门之下,目之上:鸟纲。哺乳纲。
纪:[jì]1.纪律;法度:军纪。政纪。风纪。违法乱纪。2.义同“记”,主要用于“纪念、纪年、纪元、纪传”等,别的地方多用“记”。3.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,今指更长的时间:世纪。中世纪。4.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,纪以上为代,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、侏罗纪和白垩纪。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做系(xì)。[jǐ]姓(近年也有读Jì的)。
“匡正纲纪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调整规则或整顿风气,让事情回归正轨。比如一家公司发现员工经常迟到早退,老板开会说:“咱们得匡正纲纪,从明天开始严格执行考勤制度。”这样一来,大家的行为规范就被重新拉回了合理范围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强调“匡正纲纪”?难道不能顺其自然吗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,小区里有人总把垃圾堆在楼道,物业贴出告示:“为匡正纲纪,请各位住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。”这时候如果没有明确的约束,问题只会越积越多。规则不是束缚,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受益。
在个人成长中,“匡正纲纪”同样重要。比如学生沉迷游戏导致成绩下滑,父母可能会说:“咱们得给你定个学习计划,匡正纲纪才能走得更稳。”这其实是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节奏,帮助人找回平衡。有趣的是,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外力推动——毕竟自己监督自己确实挺难的。
有人担心整顿纪律会不会太死板?我的观察是,真正的“匡正纲纪”不是搞形式主义。就像健身教练调整学员动作时说的:“动作标准不是限制你,而是防止受伤。”好的规则既保护效率,也保护参与者。关键要看执行时是否结合实际,留出适应空间。
从历史角度看,商鞅变法时“徙木立信”的故事就是典型例子。官府在南门立木,承诺搬动者得赏金,最终兑现诺言。这种“匡正纲纪”的做法,既树立了公信力,又让新规快速落地。可见规则的权威性,往往建立在言行一致的基础上。
现代社会讲究灵活创新,但这和遵守基本规则并不矛盾。就像程序员写代码既要大胆尝试新技术,也要遵循语法规范。与其说“匡正纲纪”是限制,不如说它是确保系统顺利运行的底层逻辑。当个体自由与集体秩序找到平衡点时,整个体系反而能释放更大能量。
最后想说的是,每个时代的“纲纪”都需要与时俱进。比如过去单位严格禁止上班聊天,现在很多公司却鼓励茶水间交流创意。这说明规则的调整本身也是“匡正纲纪”的一部分——不是为纠正而纠正,而是为了让原则真正服务于人和事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