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ié chū xīn yì
成语解释:独创一格,与众不同
成语出处:宋 司马光《与王介甫书》:“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,所得不能偿其所亡,徒欲别出新意,以自为功名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与众不同
繁体字形:别出新意
英文翻译:adopt an original approach
别:[bié]1.分离:告别。临别纪念。久别重逢。别了,我的母校。2.另外:别人。别称。别有用心。3.转动;转变:她把头别了过去。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。4.姓。5.区分;区别:辨别。鉴别。分门别类。6.差别:天渊之别。7.类别:性别。职别。派别。级别。8.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、布等物体上: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。胸前别着一朵红花。9.插住;用东西卡住:皮带上别着一支枪。把门别上。10.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。11.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,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,使不能正常行进:别车。12.表示禁止或劝阻,跟“不要”的意思相同:别冒冒失失的。你别走了,在这儿住两天吧。别一个人说了算。13.表示揣测,通常跟“是”字合用(所揣测的事情,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):约定的时间都过了,别是他不来了吧?[biè]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(多用于“别不过”):我想不依他,可是又别不过他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新:1.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(跟“旧、老”相对):新风气。新品种。新的工作岗位。2.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社会。新文艺。粉刷一新。3.使变成新的:改过自新。一新耳目。4.没有用过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笔。新锄头。这套衣服是全新的。5.指新的人或事物:尝新。以老带新。花样翻新。推陈出新。6.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:新女婿。新媳妇。7.新近;刚:我是新来的。这几本书是新买的。8.姓。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嘿,说到“别出新意”,咱得先问一句:啥样的成语才算“新意十足”?举个例子,比如“釜底抽薪”。哎,这词儿听着像烧火做饭,其实意思是“从根源解决问题”。比如公司业绩下滑,老板不搞促销噱头,反而花半年培训员工技能——这招就叫釜底抽薪,你别说,效果还真比表面功夫强!
再举个冷门例子,“独辟蹊径”。咱们总说“创新难”,但你看小张开奶茶店,别人拼价格,他偏在店里搞“顾客写故事换折扣”,结果火出圈!有人问:这和成语有啥关系?嘿,这就是“不走寻常路”的活例子啊!要我说啊,真正的创新往往藏在细节里,就像剥洋葱,得一层层往里找新鲜劲儿。
哎,你发现没?这些成语妙就妙在“旧瓶装新酒”。就像“饮水思源”这老词儿,现在年轻人用来调侃“吃外卖不忘感谢外卖小哥”——既保留原意又带点时代梗。有人可能嘀咕:老词新用会不会变味?其实语言就像条河,流动才有生命力嘛!
说到这儿想起个趣事,上周老王用“画龙点睛”夸同事的PPT动画,结果实习生当真去找龙形素材。这说明啥?成语的“画面感”能激发想象力,但得用对场景!就像做菜放盐,适量提鲜,过量齁嗓子。要我说啊,玩转成语的诀窍就俩字——贴切,比强行拽文强百倍。
最后唠点实在的,下次想用成语出新意,不妨试试“反着用”。比如夸人别总说“才华横溢”,试试“你这人简直是‘一毛不拔’——时间管理太抠门了吧!”这么一折腾,既有趣又让人印象深刻。语言嘛,本来就是块橡皮泥,捏出新花样才算真本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