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zāi lè huò
成语解释: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。
成语出处:宋·文天祥《吊五木》诗序:“张提军隔岸,不发一矢,有利灾乐祸之心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缺乏善意
繁体字形:利災樂禍
英文翻译:Take advantage of disaster and enjoy disaster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灾:1.自然界造成的或人为的祸害:水灾。兵灾。2.个人遭遇的祸患:没病没灾。3.“菑”,另音zī
乐:[lè]1.快乐:欢乐。乐事。乐不可支。心里乐得像开了花。2.乐于:乐此不疲。3.笑: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。4.姓(与Yuè不同姓)。[yuè]1.音乐:奏乐。乐器。2.姓(与Lè不同姓)。[yào]1.爱好,喜爱:知者~水,仁者~[lào]1.用于地名:~亭,在河北
祸:1.灾难;不幸的事或情况。与“福”相对:灾祸。闯祸。2.损害:祸国殃民。
“利灾乐祸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怪,但其实描述的就是那种看到别人倒霉反而开心的心理。比如同事被老板批评,有人不仅不关心反而暗爽;邻居家水管爆了,有人趴在窗边看热闹偷笑。这种心态到底正不正常呢?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明骑车摔倒在积水坑里,书包飞出去三米远。路边奶茶店门口有两个学生举着手机录像,边拍边笑:“快看这人摔得多蠢啊!”他们此刻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利灾乐祸——通过他人的窘境获得心理优越感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总有人喜欢幸灾乐祸?心理学有个“社会比较理论”可以解释:当看到他人遭遇不幸时,人们会不自觉地对比自身处境,产生“幸亏不是我”的庆幸感。就像暴雨天自己带了伞,看淋成落汤鸡的路人时,那种窃喜其实人人都有过。
但要注意区分善意调侃和恶意嘲讽。同学打球崴脚了,朋友开玩笑说“让你嘚瑟”,这和陌生人故意放大他人痛苦有本质区别。前者带着亲近关系的包容性,后者则是纯粹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。
我观察到现代年轻人有个有趣现象:刷短视频看到博主出糗集锦时,点赞量往往特别高。这其实暴露了人性中隐秘的共鸣点——我们都需要在他人狼狈时刻确认自己的生活还算不错。但这种心理就像吃辣条,偶尔解馋可以,当主食就会败坏心性。
如何避免成为“利灾乐祸”的人?有个简单方法:试着把倒霉对象替换成亲近的人。想象如果是你闺蜜在公开场合出丑,你还会觉得好笑吗?这种共情训练就像给心理装了个转换开关,能有效抑制不当的优越感。
最后想说,人生就像坐过山车,今天你在高处笑别人,明天可能轮到你被笑。与其把快乐寄托在别人的痛苦上,不如培养点更有营养的幽默感。下次看到有人摔跤,递张纸巾比拍视频发朋友圈,或许能让这个世界少点冰冷,多点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