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ēn
  • péng
  • yǐn
  • lè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ēn péng yǐn lèi

成语解释:分成派别,招引同类。

成语出处:清·昭槤《啸亭杂录·不喜朋党》:“鄂张二相国秉政,嗜好不齐,门下士互相推奉,渐至分朋引类,阴为角斗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分朋引類

英文翻译:Separate friends and introduce others

分朋引类的意思
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
朋:1.朋友:良朋。宾朋满座。2.结党:朋比为奸。3.伦比:硕大无朋。4.姓。

引:1.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2.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3.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4.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5.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6.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

类:1.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:种类。分类。同类。2.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:分成几类。两类性质的问题。3.类似:类人猿。类新星。画虎不成反类狗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“分门别类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整理衣柜?比如周末收拾衣服时,把T恤叠一层,外套挂一排,袜子卷成团塞进抽屉——这其实就是“分门别类”的生活版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要费劲分类呢?”其实啊,把东西归置清楚后,早上找衣服能省一半时间,还能避免翻箱倒柜时扯坏真丝衬衫,这就是分类的实用价值。

比如小王刚入职新公司,发现同事发来的文件总是标着“2023_会议记录_财务部”“2023_合同_客户A”,他立刻学会了用日期+类型+关键词的方式整理文档。后来经理临时要调取半年前的采购合同,他十秒钟就找到了文件。这种工作习惯,本质上就是把“分门别类”用在了数字时代。

有人疑惑:“分类会不会太死板?万一有东西不属于任何类别怎么办?”其实就像超市货架,90%的商品都能放在粮油区、日化区,但总有些跨界产品——比如既能泡茶又能炖肉的桂皮,放在调料区或养生专区都合理。这时候灵活处理就好,重要的是建立大框架,细节可以随机调整。

个人认为,现代人更需要“动态分类法”。以前我家书柜按文学、历史、工具书分区,后来发现很多社科书同时涉及经济和政治,干脆改用标签贴纸,一本书可以贴“经济学+案例集+2022购书”三个标签。这种多维分类法,就像给信息装上多个导航仪,比传统单一分类更适合信息爆炸的时代。

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:刷短视频时,算法也在帮我们“分门别类”。它会根据你点赞的萌宠视频推荐更多猫狗内容,但偶尔也会推送完全陌生的潜水视频——这就像分类系统开了扇窗,既保持主线清晰,又留出探索新领域的可能性。下次整理文件或刷手机时,不妨留意下身边的分类智慧,或许能发现更多生活效率提升的秘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