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jié chēng shǎng
成语解释:节:节拍;赏:赞赏。形容对诗文、音乐等的赞赏。
成语出处:晋·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巴姬弹弦,汉女击节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对诗文、音乐等的赞赏
繁体字形:撃節稱賞
英文翻译:clap and applaud
击:1.打;敲:击鼓。旁敲侧击。2.攻打:袭击。声东击西。3.碰:撞击。肩摩毂(gǔ)击。4.接触:目击。
节:[jié]1.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:竹节。关节。2.段落:章节。3.量词。表示分段的物体:两节烟筒。4.节日;时令:国庆节。清明节。5.事项:礼节。细节。6.限制;俭省:节制。开源节流。7.删略:节本。节录。8.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9.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:持节。10.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。每小时航行1海里(约合1.852千米)称为1节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。[jiē]〔节骨眼儿〕〈方〉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。骨(gu)。
称:[chēng]1.叫;叫做:自称。他足智多谋,人称智多星。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。2.名称:简称。俗称。3.说:称快。称便。连声称好。4.赞扬:称叹。称赏。称许。5.姓。6.测定重量:把这袋米称一称。7.举:称觞祝寿。[chèn]适合;相当:称体。称心。对称。匀称。[chèng]同“秤”。
赏:1.赏赐;奖赏:赏罚分明。2.赏赐或奖赏的东西:领赏。3.敬辞。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:赏光。赏脸。4.欣赏;观赏:鉴赏。雅俗共赏。5.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:赞赏。赏识。
“击节称赏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先看个例子:茶馆里说书先生讲到精彩处,台下听众突然有人拍着桌子大喊“好!”,紧接着整个屋子响起雷鸣般的掌声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击节称赏”。这时候要是用手机录视频发朋友圈,配文“现场观众听得击节称赏”,画面感和文化味儿马上就出来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鼓掌叫好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击节”这个动作本身。就像现在年轻人看演唱会会跟着节奏挥荧光棒,古人听戏听到入神时,会不自觉地用手打拍子。这种身体语言和口头赞扬的结合,比单纯说句“真棒”更有感染力。比如公司年会上,新来的实习生用全息投影技术做了个创意方案展示,董事长边用钢笔敲着保温杯边连说三声“妙啊”,这时候用“击节称赏”来描述就特别传神。
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其实大有可为。试想团队熬夜三个月做出的智能穿戴设备在展会上大放异彩,投资方代表边试用边用手指敲着展台玻璃,转头对CEO说:“你们这个触感反馈系统,绝了!”这种既有肢体语言又有高度评价的场景,用“击节称赏”来形容,既保留古韵又充满科技感。
我个人觉得“击节称赏”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动态画面感。相比静态的“赞不绝口”或者“拍案叫绝”,它把赞赏的过程拆解成了看得见的节奏和听得见的评价。就像刷短视频时,你会不会注意到那些让人忍不住跟着点头晃脑的爆款内容?这种情不自禁的互动反应,本质上和古人“击节称赏”是相通的。
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AR复原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或者在沉浸式剧场体验全息京剧时,那种想跟着节奏打拍子的冲动,不正是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吗?“击节称赏”这个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存储器,把人类对美好事物最本能的赞赏方式,凝固在了四个汉字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