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é
  • tàn
  • shǎ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 jié tàn shǎng

成语解释:节:节拍;击节:打拍子;叹赏:赞叹赏识。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。形容对人的行为、言论、诗文、技艺等十分赞赏。

成语出处: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阿房宫赋》:“击节叹赏,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;形容对诗文、音乐等的赞赏

繁体字形:撃節嘆賞

英文翻译:show appreciation by beating time with one 's hand

击节叹赏的意思

击:1.打;敲:击鼓。旁敲侧击。2.攻打:袭击。声东击西。3.碰:撞击。肩摩毂(gǔ)击。4.接触:目击。

节:[jié]1.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:竹节。关节。2.段落:章节。3.量词。表示分段的物体:两节烟筒。4.节日;时令:国庆节。清明节。5.事项:礼节。细节。6.限制;俭省:节制。开源节流。7.删略:节本。节录。8.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9.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:持节。10.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。每小时航行1海里(约合1.852千米)称为1节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。[jiē]〔节骨眼儿〕〈方〉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。骨(gu)。

叹:1.叹气:叹息。可叹。长吁短叹。2.吟哦:咏叹。一唱三叹。3.发出赞美的声音:赞叹。叹为奇迹。

赏:1.赏赐;奖赏:赏罚分明。2.赏赐或奖赏的东西:领赏。3.敬辞。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:赏光。赏脸。4.欣赏;观赏:鉴赏。雅俗共赏。5.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:赞赏。赏识。

成语评论

击节叹赏”这个成语,到底用在哪里最贴切?举个例子:老张第一次听京剧《贵妃醉酒》,听到“海岛冰轮初转腾”一句时,忍不住用手指敲着桌面打拍子,连声叫好:“这唱腔真是绕梁三日!”这种被艺术魅力征服时下意识的表现,可不就是“击节叹赏”的鲜活写照?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人还用得着这么“老派”的成语吗?看看音乐节现场就明白了——当吉他手弹出令人惊艳的即兴旋律,台下年轻人随着节奏跺脚欢呼,手里的荧光棒化作星星点点的光浪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,本质上和古人拍案叫绝并无二致。

个人觉得,数字时代反而更需要“击节叹赏”的真诚。短视频平台上,当某位民间艺人的唢呐演奏突然穿透屏幕,无数网友自发打出“请收下我的膝盖”时,这种瞬间的情感共振,不正是传统成语在新时代的变奏吗?

有个现象很有意思: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作品的反应会如此强烈?细想来,就像吃火锅时被麻辣刺激的瞬间,身体会自然产生反应。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达到某个临界点时,击节叹赏就成了最本能的情绪出口。去年在苏州评弹现场,我亲眼见到外国游客虽然听不懂吴侬软语,却跟着三弦的节奏轻轻点头——这大概就是超越语言的艺术魅力。

不妨设想这样的场景:博物馆里,原本步履匆匆的参观者突然在某幅古画前驻足,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描摹画中线条,嘴角泛起会心微笑。这种沉浸式的欣赏状态,或许比社交媒体的点赞收藏更能体现“击节叹赏”的真谛。当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,能让人停下脚步全心投入的作品,或许才是真正值得拍手称快的佳作。

击节叹赏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的钢琴演奏如此优美,听的人无不击节叹赏。
  2. 造句 聂杰人等击节叹赏:“虽然简单,确实妙计”。
  3. 造句 在一次雅集中,王安石拿出自己新作的《明妃曲二首》,众人传看一过,无不击节叹赏。
  4. 造句 成了清代著名的学者,名震京师,当时一批大学问家和名公卿,如纪昀、钱大昕、王鸣盛、卢文弨、王昶、朱筠等竞相与他结交,叩其学、听其言、观其书,莫不击节叹赏。
  5. 造句 湖南人曾静,与严、沈两人,往来投契,得见吕氏遗著,击节叹赏。
  6. 造句 在电脑桌前坐下,点开杨成五传送过来的视频,细心地往下看,却是越看越心惊,不禁击节叹赏:“奇人啊!”。
  7. 造句 在布歇的画笔下,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节、白皙粉嫩的女子裸体以及性情中人的放荡无忌,均被描绘得栩栩如生,令人为之击节叹赏。
  8. 造句 知音难觅,“牛弹琴”一曲高山流水毕,解放军报忍不住击节叹赏。

"击节叹赏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