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 gōng wàng sī
成语解释:出于公心忘掉私情。
成语出处:清·梅曾亮《送周石生序》:“非出公忘私、尽扫刮同异恩怨、屏置城府外,不足称朝廷委任、寄耳目之意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忘掉私情
繁体字形:出公忘私
英文翻译:Forget one's own business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忘:忘记:喝水不忘掘井人。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私:1.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(跟“公”相对):私事。私信。私有。2.自私(跟“公”相对):私心。大公无私。3.暗地里;私下:私访。窃窃私语。4.秘密而不合法的:私货。私盐。私通。
哎呦,说到“出公忘私”这个成语,你肯定听过吧?说白了就是办事公道、不夹带私货。比如咱单位的老张,上次评优名额有限,他愣是把自己侄子的申请压下来,选了业绩更好的新人。有人问他为啥这么狠心,他挠挠头说:“公是公,私是私,咱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啊!”你看,这就是典型的“出公忘私”,关键时刻拎得清。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:“这道理谁都懂,可为啥做到的人不多呢?”嘿,这话问到点子上了!说白了就是利益面前容易犯迷糊。就像小区物业招标,王主任坚持选报价高的专业公司,结果被亲戚骂“胳膊肘往外拐”。但人家后来解释说:“多花的钱能让电梯少出故障,这不比省那点钱强?”你看,出公忘私不是不懂人情,而是算清了长远账。
那有人又该嘀咕了:“这么干会不会活得太累?”要我说啊,这事儿得分场合。比如我邻居李姐当班主任,给自己孩子调座位时特意安排在最后一排。她跟我说:“当老师的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,家长会怎么看我?”不过话又说回来,咱普通人也不用事事上纲上线——超市排队结账时让孕妇先结,这种小事不也是“出公忘私”的迷你版嘛!
其实啊,这个成语最让我佩服的是它的“反人性”。你想想,人天生都有私心,就像小孩分糖果总想多拿两颗。但为啥咱们还推崇这种品质?去年疫情那会儿,医护人员抛家舍业去支援疫区,不就是把“公”字顶在头上?这种选择看着吃亏,实际上给整个社会攒了福报。所以说,出公忘私就像种树,虽然自己吃不到果子,但后人能乘凉啊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这世道需要更多“较真”的人。不是说让大家当圣人,而是在关键选择前多问自己一句:“这事儿要是被拍成短视频发网上,我敢不敢理直气壮?”这么一想,该咋选心里就有数了。毕竟老祖宗留下的话,能在五千年里传下来,总归是有它的道理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