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ān
  • gài
  • wǎng
  • l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ān gài wǎng lái

成语解释:冠:礼帽;盖:车蓬;冠盖:借指官吏。指官吏们经常来往

成语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4回:“长安城中,乃冠盖往来之地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交往等

繁体字形:冠盖往来

英文翻译:Canopy communication

冠盖往来的意思

冠:[guān]1.帽子:皇冠。桂冠。衣冠整齐。怒发冲冠。2.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:鸡冠。树冠。[guàn]1.把帽子戴在头上(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,表示已成年):未冠(不到二十岁)。2.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:县名前冠上省名。3.居第一位:冠军。名冠全球。4.指冠军:夺冠。三连冠(连续三次获得冠军)。5.姓。

盖:[gài]1.有遮蔽作用的东西:盖子。锅盖。瓶盖。膝盖。天灵盖。2.伞:雨盖。3.由上往下覆,遮掩:覆盖。遮盖。掩盖。盖浇饭。4.压倒,超过:盖世无双。5.方言,超出一般地好:这本书真叫盖!6.用印,打上:盖章。盖戳子。7.造(房子):盖楼。翻盖。8.方言虚词(a.发语词,如“盖闻”;b.表大概如此,如“盖近之矣”;c.连词,表示原因,如“有所不知,盖未学也”)。[gě]1.古地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。2.姓。盖[盖,读音作gě(ㄍㄜˇ)、亦可读音作gà(ㄍㄚˋ)、gài(ㄍㄞˋ)、guó(ㄍㄨㄛˊ)]、guō[hé]古同“”,文言虚词,何不。

往:1.去:徒步前往。2.向;朝:往东。往何处去?3.过去的:往日。
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
成语评论

冠盖往来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就像现代人常说的“高端饭局”“大佬聚会”。比如电视剧里演到两个公司董事长在五星级酒店碰面,旁边跟着秘书和助理,周围停满豪车,这种场面就很有“冠盖往来”的感觉——权贵人士带着排场互相走动,谈的可能都是大生意或重要决策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正式场合吗?其实不然。你看老张开了家茶馆,最近总有小老板带着客户来喝茶谈合作,门口电动车都停不下。街坊邻居聊天时说:“老张这儿最近冠盖往来,生意要火啊!”你看,成语用在小本生意上反而多了点幽默感,说明语言是活的,关键要看场景中的身份对比。

为什么古人要用“冠”和“盖”这两个字?这里藏着文化密码。古代官员戴的官帽叫“冠”,马车上的顶棚叫“盖”,合起来就是身份的象征。好比现在人说“开宝马坐奔驰”,本质都在用物品标记社会地位。不过要注意,这个成语本身不带褒贬,就像说“车水马龙”只是形容热闹,具体好坏要看上下文。

最近参加同学会时深有体会。当年睡上下铺的兄弟,现在有的成了企业高管,有的当上机关领导。聚会时大家开玩笑说:“咱们这也算冠盖往来了吧?”这句话既调侃了彼此的身份变化,又保留了同窗情谊的温度。可见恰当使用成语,能让表达更有层次感。

在人际交往中,冠盖往来就像社会关系的晴雨表。某科技园区最近频繁有投资人来考察,创业者们敏锐察觉到行业风口将至;老家祠堂突然多了外地车牌,老人就知道村里可能要搞旅游开发。这种观察视角,其实是用传统文化解读现代社会的有趣方式。

说到最后,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。从前形容达官显贵的成语,如今也能用在带货主播的直播间——当屏幕上不断跳出“某某集团董事长进入直播间”,配上不断上涨的在线人数,何尝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“冠盖往来”?形式在变,但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的渴望,千百年来从未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