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ù wèn sān tuī
成语解释:谓反复审讯。
成语出处:元·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我是个妇女家,怎熬这六问三推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反复审讯
繁体字形:六問三推
英文翻译:grill a prisoner
六:[liù]1.数目。五加一的和。2.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5”。[lù]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
问:1.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:询问。问事处。不懂就问。答非所问。2.为表示关切而询问;慰问:问好。问候。3.审讯;追究:审问。问案。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。4.管;干预:过问。不闻不问。5.向(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):我问他借两本书。6.姓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推:1.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:推车。推磨。推倒。我推了他一把。门没有闩上,一推就开了。2.(推磨)磨或(推碾子)碾(粮食):推了两斗荞麦。3.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:推草机。推头。用刨子推光。4.使事情开展:推广。推销。推行。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。5.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;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:类推。推算。推己及人。6.让给别人;辞让:推辞。推让。解衣推食。既然大家都选你,你就别推了。7.推诿;推托:推三阻四。8.推迟: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。9.推崇:推许。推重。10.推选;推举: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。
“六问三推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反复追问、仔细推敲的过程。比如在法庭上,律师为了还原真相,对证人反复提问:“你当时真的看到被告动手了吗?有没有可能光线太暗看错了?”接着又结合物证一步步分析逻辑,这便是“六问三推”的典型场景。
为什么人们需要这种刨根问底的态度?想象团队讨论新项目方案时,有人突然问:“这个功能用户真的需要吗?会不会增加操作成本?”接着大家开始拆解数据、模拟用户路径,甚至推翻原有设计。这种“自我质疑—验证—优化”的循环,恰恰是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。
有人可能会问:反复追问会不会显得钻牛角尖?关键在于目的。明代官员海瑞审案时,曾为一句证词连续三天传唤不同证人,最终发现口供矛盾之处,这正是“六问三推”的正面案例。追问不是为了刁难,而是为了穿透表象,就像医生问诊时层层排除可能性才能准确开方。
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这个成语反而更具现实意义。面对社交媒体上的争议话题,不妨多问几句:“消息源头可靠吗?有没有相反证据?”通过多角度推敲,既能避免被带节奏,又能锻炼独立思考能力。我常提醒团队:质疑不是否定,而是对真相的尊重。
实际运用中要注意方法。就像考古学家清理文物,既要用毛刷轻扫浮尘,又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节。去年我们优化产品登录流程时,通过19次用户访谈和33版原型测试,最终把转化率提升了40%。这个过程印证了:有效追问需要技术含量,既要敢问,更要会问。
或许有人觉得这样太费时间,但真相往往藏在第五个“为什么”之后。就像孩子追问“为什么树叶是绿的”,父母从叶绿素讲到光合作用,看似繁琐的问答链,实则构建了完整的认知框架。成年人的世界同样如此——重要的答案,常常生长在耐心推敲的土壤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