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ān tuī liù wèn
成语解释:推:推究;问:审问。旧时指反复审训。
成语出处:元 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,三推六问,吊拷绷扒,打的小人受不过,只得屈招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反复审讯
繁体字形:三推六問
英文翻译:make several cross-examinations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推:1.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:推车。推磨。推倒。我推了他一把。门没有闩上,一推就开了。2.(推磨)磨或(推碾子)碾(粮食):推了两斗荞麦。3.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:推草机。推头。用刨子推光。4.使事情开展:推广。推销。推行。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。5.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;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:类推。推算。推己及人。6.让给别人;辞让:推辞。推让。解衣推食。既然大家都选你,你就别推了。7.推诿;推托:推三阻四。8.推迟: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。9.推崇:推许。推重。10.推选;推举: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。
六:[liù]1.数目。五加一的和。2.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5”。[lù]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
问:1.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:询问。问事处。不懂就问。答非所问。2.为表示关切而询问;慰问:问好。问候。3.审讯;追究:审问。问案。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。4.管;干预:过问。不闻不问。5.向(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):我问他借两本书。6.姓。
“三推六问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到底用在哪里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社区里两家邻居因为一棵越界的树闹矛盾,居委会大姐上门调解时,先是耐心听双方抱怨(“三推”),接着又挨家挨户找目击者核实情况(“六问”),最后才给出公平的处理方案。你看,这里既没有惊堂木也没有衙门,但反复求证、深入了解的过程正是成语的生动写照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“推三次、问六次”?直接下结论不行吗?其实这个数字恰恰体现了慎重态度。就像医生诊断疑难杂症,总要先量体温、验血、拍CT全套检查,反复排除可能性才能确诊。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我们更需要这种“慢下来”的智慧,避免被片面信息带偏节奏。
职场中这个成语同样适用。市场部小王提了个新品方案,会上被同事连续追问目标客群、成本预算、竞品分析。乍看像是刁难,实则是通过多角度审视帮方案变得更扎实。这种思维碰撞让我想起硅谷流行的“压力测试”文化——好点子经得起反复推敲,就像真金不怕火炼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内涵。以前可能更多指向官方审讯,现在则延伸到任何需要深度沟通的场景。比如家庭教育中,与其对孩子说教十遍,不如用三个开放式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思考,再用六个追问帮他们理清逻辑,这样的互动远比单方面输出有效得多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下次遇到争执不休的微信群讨论,是先站队表态,还是当个“三推六问”的调和者?选择后者可能需要更多耐心,但往往能挖出被情绪掩盖的真实诉求。毕竟,通往共识的路,常常需要穿过层层迷雾的追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