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ù jiē sān shì
成语解释:六街: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;市:集市。泛指大街小巷
成语出处: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一卷:“六街三市通车马,风流人物类京华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指大街小巷
繁体字形:六街三市
英文翻译:there were many roads and much business
六:[liù]1.数目。五加一的和。2.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5”。[lù]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
街:街道,两旁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:大街小巷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市:1.做买卖的地方:开市。上市。2.城市:市区。市容。3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中国有中央直辖市、省(或自治区)辖市等。4.属于市制的(度量衡单位):市尺。5.买:市贱鬻贵。
“六街三市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古代城市的导航指南。它原本指代纵横交错的街道和热闹的市集,但放在今天,更像是一把打开古人生活场景的钥匙。比如描述北宋汴京的繁荣,可以说:“《清明上河图》里六街三市的景象,连屋檐下挂的灯笼都在比谁更亮堂。”这里不仅呈现了空间布局,更暗含市井生活的烟火气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偏偏是“六”和“三”这两个数字?其实古人常用数字虚指“多”的概念,就像我们说“三番五次”并不是精确计数。唐代长安城真正的街道远不止六条,但“六街三市”却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达,这背后藏着汉语言独有的韵律美感——四个字既要对仗工整,又要朗朗上口。
将这个成语用在现代场景也别有趣味。比如描写商业区转型:“老城改造后,六街三市褪去批发市场的杂乱,咖啡馆的香气和书店的暖光重新定义了热闹。”这种新旧碰撞的叙述,既保留成语原有的空间感,又赋予时代新意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现代城市的“街”与“市”早已突破物理界限。当我们说“直播间里的六街三市”,实际在比喻网络空间中此起彼伏的交易场景。有位带货主播曾感叹:“屏幕那头看不见的街道,每分钟流动着真实的人生百态。”这种延伸用法,恰恰证明古老成语的生命力。
个人看来,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。当我们在玻璃幕墙的写字楼里说起“六街三市”,不仅是在复述历史,更是在建立古今对话。或许再过千年,当人们形容火星城市的商业区时,也会创造属于那个时代的“四字密码”,但此刻我们仍享受着汉语特有的这份凝练与诗意。
城市的脉搏永远在跳动,只是换了个节奏。当夜市烧烤摊的炊烟与写字楼加班的灯光同时亮起,这种错位的和谐,不正是当代版“六街三市”最生动的注脚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