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ù gēn qīng jìng
成语解释:六根:佛家语,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。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
成语出处:隋 隋炀帝《宝台经藏愿文》:“五种法师,俱得六根清净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
繁体字形:六根清凈
英文翻译:a buddhist term
六:[liù]1.数目。五加一的和。2.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5”。[lù]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
根:1.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,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,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,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。2.比喻子孙后代:这孩子是他们家的根。3.(根儿)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:耳根。舌根。墙根。根基。根底。4.事物的本原;人的出身底细:祸根。寻根。从根儿上解决问题。知根知底。5.根本地;彻底:根究。根治。根绝。6.依据;作为根本:根据。无根之谈。7.用于细长的东西:两根筷子。一根无缝钢管。8.方根的简称。9.一元方程的解。10.姓。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净:[jìng]1.清洁:净化。净水。净土。净心(a.清净的心;b.心里没有牵挂)。净院(佛寺。亦称“净宇”)。干净。洁净。窗明几净。2.使干净:净面。净手(大小便)。3.空,什么也没有:净尽。4.单纯,纯粹的:净利。净值。净价。净重(zhòng)。纯净。5.单,只,全:满地净是树叶。6.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:净角(亦称“花脸”、“黑头”)。[chēng]冷的样子。
说到“六根清净”,你可能会联想到寺庙里的僧人闭目打坐的画面。但这个词放到今天,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举个例子,当你在咖啡馆赶报告时,隔壁桌的小孩突然打翻饮料、中年大叔对着手机高声谈生意、咖啡机发出刺耳的研磨声——这时候若能保持专注继续工作,算不算现代版“六根清净”?
有人会问:这成语里的“六根”到底指什么?其实这是佛教用语,原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种感官。古人讲究通过修行让这些感官不受外界干扰,就像给心灵装了个过滤网。比如现在年轻人流行的“电子斋戒”,周末主动关掉手机,何尝不是一种数字时代的六根清净?
现实生活中,有个有趣的矛盾现象:我们既渴望专注又害怕错过信息。上周我在地铁上遇见个捧着纸质书的姑娘,周围人都在刷短视频,她却像活在另一个时空。这让我想到,真正的清净不是躲进深山,而是学会在信息洪流里建造自己的精神防波堤。就像暴雨中的荷叶,水珠会自然滚落而不沾湿叶面。
或许你会疑惑:这种状态会不会让人变得冷漠?其实正好相反。去年公司项目攻坚期,团队里最能保持淡定的张姐,反而最先注意到实习生情绪低落。她的工作台总收拾得干干净净,但观察力比谁都敏锐。这印证了我的看法:六根清净不是封闭感知,而是让感官成为服务心灵的精密仪器,而非被外界随意拨动的琴弦。
最近开始尝试每天早起二十分钟静坐。窗外施工声、手机通知音、冰箱运作的嗡嗡声依然存在,但神奇的是,当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时,这些声响就像穿过筛子的水流,不再搅动情绪。这种体验让我相信,古人说的“大隐隐于市”并非虚言,关键在能否在纷扰中守住内心的澄明之境。
下次当你觉得心烦意乱时,不妨试试这个实验:打开计时器,给自己三分钟完全投入某件具体的事——可能是认真削个苹果,或是观察茶杯里茶叶的舒展轨迹。这种微型修行就像给心灵做瑜伽,你会发现原本纠缠的杂念,竟如同阳光下的晨雾般渐渐消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