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ù
  • chǐ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ù chǐ zhī gū

成语解释:指没有成年的孤儿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指没有成年的孤儿

繁体字形:六尺之孤

英文翻译:orphaned boys and girls under 15 years of age

六尺之孤的意思

六:[liù]1.数目。五加一的和。2.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5”。[lù]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

尺:[chǐ]1.市制长度单位。10寸为1尺,10尺为1丈。1尺约合33.33厘米。2.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:卷尺。丁字尺。3.像尺的东西:计算尺。[chě]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孤:1.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:孤儿。2.单独:孤立。孤军深入。3.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。

成语评论

六尺之孤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早味,但它传递的责任感放到今天依然适用。比如有人会说:“朋友临终前托付我照顾他年幼的孩子,这六尺之孤的担子,我无论如何都要扛起来。”这里的“六尺”其实代指未成年的孩子,而“孤”则强调了孩子失去依靠的状态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托孤的承诺吗?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是“信义”。就像疫情期间,有位社区志愿者主动帮隔离的邻居照顾宠物,她说:“虽然只是几条金鱼,但既然答应了,就是六尺之孤般的责任。”这种把小事当承诺的态度,恰恰是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鲜活体现。

我曾在山区支教时见过这样的场景: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每天多留校两小时辅导作业,他说:“这些孩子父母在外打工,我们老师就是临时的‘六尺之孤’守护者。”这种超越血缘的责任心,让我突然明白成语里说的不仅是生死相托的大事,更是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的担当。

换个角度想,职场上也有类似情况。比如老员工离职时把重要客户托付给新人,叮嘱道:“这个客户就像六尺之孤,需要耐心培育。”此时成语的隐喻意义就跳脱了年龄限制,转而强调对珍贵事物或关系的守护。这种文化符号的现代转化,恰恰说明古老智慧的生命力。

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的“托孤者”或“受托人”。周末帮同事代班时要想着“临时顶岗也要尽心”,答应帮朋友保管物品时当作“受人之托忠人之事”。当我们用这种心态对待承诺,平凡的生活里也能找到成语照进现实的光亮。

说到底,“六尺之孤”的本质是对信任的珍视。在节奏飞快的今天,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慢下来的责任感。就像有位快递小哥说的:“每次接单都想着,客户等着包裹就像等着救急药,咱得把每个快递都当六尺之孤来送。”这种朴素的认知,不正是传统文化最接地气的传承吗?

六尺之孤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一坯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讬?
  2. 造句 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  3. 造句 这十全十美的祝福,经历了九州四海八面埋伏七方受敌六尺之孤五花八门的历练,集四方之志纳三邻四舍结二者同心成一心一意,方于十月十日送达你手中。
  4. 造句 可托六尺之孤,可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!孔子 
  5. 造句 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托?……请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谁家之天下!
  6. 造句 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。
  7. 造句 正如孔子所言,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”,这才是对“忠恕”一词的最佳阐释。
  8. 造句 人的学问修养做到在朋友之间,“可以托六尺之孤”,托妻寄子的,非常非常难,简直没有。
  9. 造句 平敌将军庞萌,为人逊顺,帝信爱之,常称曰:可以托六尺之孤,寄百里之命者,庞萌是也。
  10. 造句 孔子讲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”,这其中具有一种古典意味的精神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