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yǒu gōng lǐ,pó yǒu pó lǐ
成语解释:公:称丈夫的父亲。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
成语出处:鲁彦《西安印象》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,然又引经据典,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双方争执不下
繁体字形: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
英文翻译:Public axiom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婆:1.年老的妇女:老太婆。2.丈夫的母亲:婆媳。3.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:媒婆。巫婆。4.〈方〉祖母或与之同辈的妇女:婆婆。外婆(外祖母)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婆:1.年老的妇女:老太婆。2.丈夫的母亲:婆媳。3.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:媒婆。巫婆。4.〈方〉祖母或与之同辈的妇女:婆婆。外婆(外祖母)。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生活中,我们常遇到“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”的场景。比如小区里有人提议拆掉老树扩建停车场,支持者说“这是为了方便大家停车”,反对者却反驳“老树是几十年的社区记忆,不能砍”。双方各执一词,似乎都有道理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其实核心在于立场不同、信息差异。停车场支持者可能每天开车回家,对停车难有切肤之痛;反对者可能习惯树下乘凉,更看重环境价值。就像盲人摸象,摸到尾巴的人说像绳子,摸到腿的人说像柱子,都没错,但都不全面。
工作中也能见到类似情况。市场部主张“产品要快速迭代抢占市场”,技术部坚持“必须保证系统稳定性”。表面看是部门矛盾,实则是职业视角的碰撞——市场人员直面客户需求,工程师更关注技术风险。这时候若互相指责“你不懂业务”或“你太保守”,反而会激化矛盾。
怎么跳出这种困局?我的经验是“先戴对方的眼镜”。有次团队为活动预算争执不下,我提议双方交换角色辩论。结果主张省钱的设计师发现,提高预算确实能增强用户体验;而大手大脚的营销专员也理解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。这种换位思考往往比争辩更有效。
互联网时代的争论尤其需要这种认知。当看到“年轻人该不该躺平”的讨论时,60后觉得是懒惰,00后认为是反抗内卷。其实两代人成长在经济增速8%和5%的不同环境里,就像生活在不同季节的人——一个觉得该播种,一个觉得该休耕,自然难以互相理解。
说到底,“公有公理”不是要争出绝对真理,而是提醒我们:世界是复杂的多面体。就像彩虹有七种颜色,观点的差异往往源于所处光谱位置不同。保持开放心态,在差异中寻找平衡点,或许才是处理这类矛盾的钥匙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况,不妨先别急着争对错,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:如果我是他,经历过什么?最在乎什么?这个简单的思维转变,可能会让很多矛盾迎刃而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