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ù xiào chū tì
成语解释: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谓回家要孝顺父母,出外要敬爱兄长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授时》:“教之以德,齐之以礼,则民徙义而从善,莫不入孝出悌,夫何奢侈暴慢之有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等
繁体字形:入孝出悌
英文翻译:Filial piety and filial piety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孝:1.孝顺:孝子。尽孝。2.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:守孝。3.丧服:穿孝。戴孝。4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悌:敬爱兄长: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
“入孝出悌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在家孝顺父母,在外敬爱兄长”,但它的实际应用场景有哪些呢?举个例子:小李每天下班后陪母亲散步,周末主动帮姐姐照顾孩子。同事问他为什么总能兼顾家庭,他笑着说:“入孝出悌不是口号,无非是把家人放在心上。”这种日常化的践行,可能比隆重的仪式更能体现成语的精髓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强调个人发展,这类传统美德还有必要吗?观察发现,在创业公司担任主管的王女士,正是用“入孝出悌”的思维管理团队。她把年长同事当兄长尊重,把新人当弟妹关照,结果团队凝聚力远超同业。这说明传统伦理可以转化为现代领导力,关键在理解其精神内核而非形式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藏着人际关系的蝴蝶效应。邻居张叔坚持每天给独居的对门老人送报纸,三年后他突发急病时,正是这位老人的医生儿子连夜赶来救治。这种非血缘的“悌道”,意外印证了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”的古老智慧。
我个人更倾向将“入孝出悌”视为情感账户的储蓄行为。就像朋友小陈每周固定和父亲视频聊天,表面看只是二十分钟通话,实则是在累积亲情复利。当去年父亲手术需要陪护时,深厚的感情储备让艰难时刻变得温暖从容。
或许有人质疑:普通人的生活琐碎忙碌,如何持续践行?观察菜市场的鱼贩老周就能得到启发。他二十年如一日给行动不便的顾客送货上门,当被问及缘由时,他擦拭着案板说:“我老娘瘫痪那会儿,整条街的邻居轮流送饭。现在做的这些,不过是把当年收到的温暖传出去。”这种朴素的传承,正是成语生命力延续的关键。
当代社会重新发现传统价值观的过程,就像在旧衣服里找到未拆封的红包。当我们用新的视角审视“入孝出悌”,会发现它不仅是家庭伦理,更是构建良性社会关系的底层逻辑。重要的是找到古今价值的连接点,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现代人的生活场景里。